水稻的早衰及其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一只****呀9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水稻的早衰及其预防措施.docx

水稻的早衰及其预防措施.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稻的早衰及其预防措施水稻的早衰及其预防措施水稻早衰是在抽穗后到成熟期间呈现茎叶枯萎、未老先衰,致使籽粒充实不良、瘪谷增多而减产。主要表现为:早衰稻株严重时叶色枯黄,叶片尖端灰白色,薄而弯曲,远看一片焦枯。根系生长衰弱,软绵无力,在土壤通气性差的田块还有黑根发生。早衰有生理性早衰和病理性早衰两种。生理性早衰主要由水稻生长环境不良和品种自身特性所引起;病理性早衰主要由纹枯病、稻瘟病、小粒菌核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引起。水稻为一年生作物,早衰对产量和品质均有很大的影响。成熟时,水稻籽粒的内容物70%以上是抽穗后的光合产物。研究表明,若在水稻成熟期,设法延长水稻功能叶的寿命1天,理论上可以增产2%左右,实际上能增产1%左右。一、水稻早衰的原因水稻的早衰既受内在的遗传控制,同时也受光、温、水和矿物质营养等外在因素的影响。1.品种与早衰叶片衰老的启动是由基因控制的。一般来说,早熟品种、株型较矮的品种、叶片较薄的品种容易早衰。2.土壤与早衰一是地势低洼的稻田,通气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乳酸等积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力,土壤瘠薄缺乏某种元素,耕层浅,肥力低,满足不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等都易发生早衰。3.气候与早衰夏季的高温热风和秋季的低温寒流等不良气候条件,都会使根叶的生理活动受到阻碍造成早衰,特别是寒露风来临较早时,极易发生早衰。4.栽培措施与早衰前、中期施氮过多,地上部生长过旺,叶片披软,田间阴蔽,下层叶提早枯死,同时严重阻碍根系生长,新根少而短,吸收能力弱,从而早衰。缺氮、钾等养分、长期淹灌、后期断水过早、种植密度过大等栽培因素都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因素。5.病虫为害与早衰病理性早衰主要由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小粒菌核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引起。二、防止水稻早衰的措施1.改良土壤对低洼地或盐碱地,及时开沟排水,改善土壤透气性,同时增施钾肥和有机肥,平衡土壤养分。对于土壤潜在性缺钾的稻田,每亩应追施氯化钾或硫酸钾10~15kg以满足水稻对钾肥的需求,同时也可提高N、P肥的利用率,提倡多施农家肥、塘泥、稻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对土壤板结的水稻田,增加翻耕次数,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通气能力,促进水稻扎根和吸收养分。2.培育壮秧提倡塑盘旱育秧,稀播匀播,施足底肥,加强管理。旱育秧与水秧相比,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功能叶片的活性和根系活力,延缓水稻功能叶衰老,促进后期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和同化产物的积累及运输。3.合理密植密度越大后期衰老越快,适当稀植有利于水稻后期的抗衰老。在常规栽培条件下,采用适宜的宽行窄距达到比较好的效果。4.合理灌溉水稻生长后期严禁长期漫灌,应湿润灌溉、推迟断水,做到间歇灌溉、干湿交替,以增强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断水过早,提倡养老稻,养根保叶。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正常天气保持田间有浅水层,遇连续高温天气采取日灌夜排的方法降温,防止早衰。对土质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后期应间歇灌溉,即灌1次浅水,2~3天自然落干后再灌水。水稻早衰及倒伏的防治措施2017-03-1915:34|#2楼近年来,水稻乳熟期发生剑叶枯黄、叶尖枯死的早衰现象较为普遍。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加之农民不断加大氮肥用量。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水稻高产与倒伏矛盾日益突出,给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水稻的早衰原因1、土壤因素:地势低洼。通气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乳酸、过量的fe2+等积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力。严重时发生黑根甚至根腐:土壤瘠薄缺乏某种元素,耕层浅,肥力低,满足不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等都易发生早衰。2、品种因素:一般矮秆、早熟品种容易出现早衰,因为矮秆品种的通气组织通常不如高秆品种发达:早衰与叶片寿命长短有关,叶片寿命长短又与叶片厚薄有关,一般早熟品种后期生长的叶片比晚熟品种薄、寿命短,因而早熟品种容易早衰。3、栽培措施不当:特别是地边、地角年年不能进行耕翻的地块。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并因吸肥保肥力低和铁、锰等元素极易淋溶,生育后期易出现断肥而早衰。在栽培措施上,如栽植密度过大,个体植株生育细弱,氮肥施量过多,而磷、钾及微肥相对供应不足;长期进行淹灌,不落干通气;盐碱瘠薄地根系发育不良;收获前撤水过早以及晚熟品种迟栽和管理不当等,都可导致早衰的发生。《水稻的早衰及其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4、防治对策(1)培育壮秧。大力提倡推广旱育秧,稀播匀播,施足底肥,加强管理。旱育秧与水秧相比,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功能叶片的活性和根系活力。延缓水稻功能叶衰老。促进后期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和同化产物的积累及运输。(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越密水稻后期衰老越快,适当稀植有利于水稻后期的抗衰老。在常规栽培条件下,采用适宜的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