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化角度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及其完善.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从生态化角度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及其完善.doc

从生态化角度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及其完善.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生态化角度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及其完善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从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过度到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上。人们开始关注周遭的环境,关注生态建设并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森林作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及其与人类及其密切的生存关系,决定了保护森林成为人类保护其生存环境及生态建设所要做的头等大事。一、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一)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生态效益森林是陆地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做为最大的碳储库,为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存提供氧气,维持生物圈物质循环和陆地的生态平衡;作为陆地生态的蓄水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地功能;作为人类和其它生物生长的摇篮,具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功能。据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工业的发展,全球森林正以每年1%的速度逐渐消失,若按照区域物种进线S=CA2计算,那么,现在的物种灭绝速度为每年0.27%---0.63%.(二)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经济效益林业以森林资源为主要的经营管理对象,是最大规模的循环经济体。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中国现有林业用地43亿亩,可利用沙地8亿多亩;全国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地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0000多种。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内部物质循环和外部能量交换系统,其循环过程为“森林—利用—培养—森林。在森林利用上,人们完全可以在砍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如:木材的加工和生态旅游,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完全利用和多功能利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尤其是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达到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三)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社会效益以木材收入占家庭收入重要地位的农村,林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问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就业问题,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恰恰与国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就面临的“四难”问题相符合,所以说林业是否发展的好,不仅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突破口,也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和实现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林权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就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全社会共同参与,并积极广泛地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林业资源,环境和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按照现代林业的精神为指导,南方林业在林改中取得了显著地成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颁布以来,南方各地区按照现代林业的内涵大力发展林业,积极进行集体林区林权制度的改革,出现了“资源增加,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局面,突出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激发了全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使森林覆盖率逐步上升实行“还权于民”的理念进行林改后,即新林改和新政策的核心和内容是:以农民为本,还权于民,逐渐赋予林农完整的林权(包括林地的经营权,处置权,受益权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受益权共计7项权利)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使林农摆脱了的造林是政策提出的要求和任务,不仅农民得不到实惠,反而成为额外的负担,转变到造林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出路并形成了人民的愿望,真正从“要我造林”变成了“我要造林”调动了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使森林的覆盖率逐年上升,据报道,2005年福建省造林面积突破200万亩,比往年翻一番,非公有制造林比重由2003年的不足50%上升至2008年的70.7%。(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实质是就业问题,就必须探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新途径。对于山多田少的林区而言,如何让林农在有限的林地上年年有收入,天天有活干,稳定林区劳动力,真正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这是破解林区“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而林权改革不仅把改革前的全部林业税的利益让渡给农民,使农民看到种植林木的经济利益,还积极引导林农打破原有的山地耕作的模式,让更多的群总从单一的用材经营转变为多林种开发,并根据当地条件鼓励群众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实现林区的集群效益,为提高农民收入问题找到出路。(三)社会效益显著随着年金融危机悄然来临,各个国家的就业矛盾空前高涨,据报道仅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许多出外务工的农民由于公司的破产,本身又缺乏竞争力纷纷转移回农村,如何妥善的安排这些农民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集体林权改革不仅形成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实现产权所有人格化,也妥善的解决了农业结构内部的劳动力就业问题,由于林业产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已成为许多地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