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一条****淑淑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精选12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板书设计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根根团结有力量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篇2《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所带班级的学生大多爱看书,语感较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语言文字把握准确。因此,平时阅读教学中,我常常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习内容,并延伸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另一视角上形成自己的新认识,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昨天,临时调整教学,先让学生观看《大师·丰子恺》记录片。今天教学《手指》,课后反思:增添“观看记录片”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显得更为丰富和深刻了吗?教学中,我觉得文中所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五根手指的长处与短处,学生容易把握;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达,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给人的启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句子无华丽的辞藻,无晦涩用词,用笔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学生易于理解。教学至此,显然没有激发本班学生的更大的阅读兴趣,还没有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提升素养。所以紧接着,我抛出如下问题:1.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刚才还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马上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