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班-李舒静.docx
上传人:傲丝****账号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8班-李舒静.docx

2-8班-李舒静.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3我眼中的优秀志愿者作为一名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了五年的学生,我对“汉语教师”这一职业并不陌生。作为一名对社会公益怀着一份热忱的青年,我对“志愿者”这个可爱的群体也感到十分的亲切。而当我幸运地通过选拔,来到大外参加汉办的培训时,我对“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一称号有了全新的体会。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力量,应当践行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合作精神,以深切的“感情”、满腔的“热情”和高涨的“激情”,承载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去完成新时代下汉语国际推广的使命。说起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感情,最初是源于对专业的热爱。本科阶段,我就读于对外汉语专业,那也是我走上汉教道路的起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学习让我深深折服于语言学之美;《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则让我感叹人类文明的伟大;而《跨文化交际》让我时刻警醒,要怀揣着包容理解的心去拥抱不同的文化。后来我考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也一次次以汉语教师的身份走上三尺讲台。我感到国汉师生的缘分是多么地奇妙。我的学生们来自世界各地,只因学习汉语聚集在一起;而我向他们传授汉语知识,也成为了祖国与世界联接的桥梁。我的努力或许微不足道,但当我听到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外国学生们在跟着我说汉语,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这一切慢慢在我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坚定地走在汉语国际推广的道路上。为了成为汉语教师志愿者,我们都曾苦练普通话和外语,熟稔中外文化,磨练教学技能,甚至在面试中展现“十八般武艺”才顺利通过了选拔。因此当我们终于如愿,站在这支光荣的志愿者队伍中时,对这次机会倍感珍惜。从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投入到汉语国际推广的事业当中来。十三年过去了,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却依然年轻,依旧充满热情和激情。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也有幸见到了各位对外汉语界的前辈。叶军老师是第一批对外汉语人,他笑称自己只是我们的学长,而他在传播中华文化的道路上一走就是三十二年。在这个领域砥砺前行多年,如今他依然保持着初心,毫无保留地向我们这些后辈们讲述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这不能不使我们为之动容。汉语国际教育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项国家与民族的事业。正是因为前辈们对这项事业投以满腔的热情和高涨的激情,汉教事业才能有如今的盛况。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相信我们也能传递好手中的火炬,奔赴世界各地,以星星之火,开燎原之势,为汉语国际推广添砖加瓦。前不久,大外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枚徽章,上面印着“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一枚小小的徽章却让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重量,这当中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敬畏。对汉教了解得越深,越觉得教汉语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对于我们志愿者来说,上好每一堂课,设计好每一个活动,甚至小到讲好每一个语言点,背后都需要付出许多努力。但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不辜负每一个学生,才能说我们真正肩负起了一个教师的责任。而说起志愿者的“使命感”,我想起张和生老师曾在讲座上跟我们讨论“汉语热”的问题。的确,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努力。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不断提高自己作为汉语教师的素质,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陆剑明先生也曾说:“我们当然也需要将中华文化融入国际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中去;而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已逐渐成为当今实现‘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很荣幸,我们能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名片,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友谊的桥梁;很荣幸,我们能成为“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祖国的和谐稳定做一点点贡献。最后,希望我们的志愿者们都能怀揣着志愿者精神和“三感三情”,带着梦想出发,载着荣光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