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力开发手工艺旅游商品一、手工兴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应对资金短缺和庞大人口的就业压力,我国经济战略是发展外向经济,历经三十年成全球最大的加工场。在商品链条中,加工收益最低的,却需付出资源和环境以及低工资的代价。而今随外贸顺差积累、人民币升值、能源费用上涨、出口退税取消、雇工困难等,低成本的加工贸易已难以为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战略,刻不容缓。然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产出效益大的产品的生产,通常自动化程度高,人力需求少。若这类产品比重高,势必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失业人口剧增,无法满足13亿人口的就业需求。有没有既能满足就业需求,又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径?现代经济呈现两个极端,一方面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手工制品的价格日益昂贵。以鞋为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鞋工场,以便宜货居主导。而世界上昂贵的手工制作的名牌皮鞋多出自意大利,这种手工鞋象征尊贵和品质,代表了奢侈消费的潮流,有钱人想买还得排队轮候。我国13亿人口,最不缺的就是一双能劳动的手,何不将人口众多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依靠手工制作的产品去占领国际、国内高端消费市场,而偏要劳苦在流水线旁,汗流浃背地赚取低微的工资呢?手工业多属就地取材,若将手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不仅使新农村建设聚集起核心经济,而且是对自然资源最大的综合利用。还有什么产业比手工业能源消耗更少、环境污染更少呢?二、手工艺旅游商品的困境世界旅游消费结构中,旅游购物的比重稳步增加。旅游购物及其所依存的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旅游业总收入的40%以上。我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和传统工艺丰富多彩,开发民间手工艺旅游商品的条件得天独厚。无论是国内旅游者还是外国游客,普遍关注手工艺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功能用途及其纪念意义,市场需求极为广阔,据调查,80%以上的旅游者希望参与手工艺旅游商品的制作活动。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工艺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成为旅游大国,但是手工艺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不增反降,与国际通例背道而驰,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目前中国手工艺旅游商品的主要问题在三个方面:(1)手工艺旅游商品未能纳入地区旅游发展建设规划,产业管理缺位,生产企业普遍小、弱、散,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商品层次不丰富,商品雷同现象严重,制作工艺落后,传承发展不继,市场推广受阻,导致从业者及其作品沦落在市场的边缘,难以走出人亡艺绝的宿命。(2)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和纪念品的手工艺旅游商品粗制滥造普遍,原材料的深度加工精度不足,使得手工劳动无法往精致精密优美发展,主要面对的是低端消费市场,在国内市场都没有吸引力,更遑论打进国际市场。粗制滥造使得手工艺旅游商品卖不出好价钱,手工不值钱,更没人愿意从事手工劳动,形成了恶性循环。(3)手工艺旅游商品本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市场文化匮乏,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研发、生产、销售严重脱节,未出现成熟的名优品牌。产品和形式过于本地化,缺乏主导产品,有效供应不足,不符合现代潮流和国际市场的实用及审美需要,不能成为旅游者和富裕阶层日常用品打进高端消费领域。上述诸多的不协调,使得本应在我国旅游商品中居于战略地位的手工艺旅游商品的发展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已成为旅游产业的“短板”。三、手工艺旅游商品开发建议1.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编制专项发展规划政府可视情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组织系统化的制度设计并对应地进行政策体系创新,明确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手工艺旅游商品的发展方向。例如,建立横跨旅游、文化、农业等政府部门的专门统筹小组,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手工艺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对接区域旅游发展整体规划,编制手工艺旅游商品发展专项规划。例如:编印《区域手工艺旅游商品精品图册》;建设手工艺旅游商品网;举办文化展会、博览会、设计比赛、产业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产销研”对接平台,突出手工艺旅游商品的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及礼品性等特点,促进手工艺旅游商品各环节的“无缝对接”和良性互动;选取有一定声誉、影响和规模的手工艺旅游商品企业进入《区域旅游商品示范企业名录》,示范企业优先进入旅游星级饭店设立的旅游商品专柜和旅行社旅游线路产品等,并作为区域手工艺旅游商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对象。2.设立手工艺旅游商品开发专项基金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设立区域手工艺旅游商品开发专项基金,建立政府引导性的投入机制,提供融资服务,是推动手工艺旅游商品的开发、塑造知名品牌的关键举措。手工艺旅游商品的开发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效应,而且能够有效、有力地保障就业、吸引高端人才、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等。3.营造良好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