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第八章 气体吸收.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4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化工原理 第八章 气体吸收.ppt

化工原理第八章气体吸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章气体吸收一、气体吸收在化工中的应用吸收是将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液体接触,利用个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而使气体中不同组分分离的操作。混合气体中,能够溶解于液体中的组分称为吸收质或溶质;不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气体;吸收操作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溶有溶质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或简称溶液;派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的主要分离方法,化工生产中它有以下几种具体的应用:1.化工产品2.分离气体混合物3.从气体中回收有用组分4.气体净化(原料气的净化和尾气、废气的净化)5.生化工程二、吸收过程分类按照吸收过程是否伴有化学反应将吸收区分为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两大类。在气体吸收中,若混合气体中只有一个组分在吸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其余的组分的溶解度可以忽略,这样的吸收过程称为单组分吸收。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组分能溶解于吸收剂中,这一过程称为多组分吸收。在吸收过程中,当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时,通常有溶解热产生,若进行伴有放热的化学吸收时,还要放出反应热,因此随着吸收过程的进行液相温度要逐渐增高,这样的吸收称为非等温吸收。但若热效应很小,或被吸收的组分浓度很低,且吸收剂的用量较大,则温度的变化不显著,此时吸收过程可认为是等温吸收。三、工业吸收过程工业的吸收过程常在吸收塔中进行。生产中除少部分直接获得液体产品的吸收操作外,一般的吸收过程都要求对吸收后的溶剂进行再生,即在另一称之为解析他的设备中进行于吸收相反的操作-解吸。因此,一个完整地吸收分离过程一般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8.2.1气液相平衡关系气体混合物与溶剂S相接触时,将发生溶质气体向液相的转移,使得溶液中溶质(A)的浓度增加。充分接触后的气液两相,液相中溶质达到饱和,此时瞬间内进入液相的溶质分子数与从液相逸出的溶质分子数恰好相抵,在宏观上过程就像停止一样,这种状态称为相际动平衡,简称相平衡或平衡。对于单组分物理吸收,组分数c=3(溶质A、惰性气体B、溶剂S),相数(气、液),自由度数F应为即在温度、总压和气、液组成共四个变量中,有三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它们的函数。在一定的操作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由其相中的组成决定。在总压不很高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只取决于该气体的分压,而与总压无关。于是,与得函数关系可写成当然,也可以选择液相的浓度作自变量,这时,在一定温度下的气相平衡分压和的函数:气液平衡关系一般通过实验方法对具体物系进行测定。8.2.2亨利定律亨利定律是稀溶液重要的经验定律,在低压(通常指总压小于0.5MPa)和一定温度下,气液相达到平衡状态时,其数学表达式如下:若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表示,则亨利定律可表示成:若溶质在液相和气相中的浓度分别用摩尔分率x与y表示,则亨利定律可表示成8.3.1双膜模型在吸收中的应用气体吸收是把气相中的溶质传到液相的过程,即相际间的传质。它由气相与界面的对流传质、界面上溶质组分的溶解、界面与液相的对流传质三个步骤串联而成。由膜模型传质理论,气相传质速率可表示为令得同理,由膜模型理论,液相传质速率式为令得线上。若在P点附近两项组成x,y所涉及的范围内,平衡县可近似看成斜率为m的直线(若服从亨利定律,则m为相平衡常数)则或浓度组成表示法二、界面浓度的求取当m随浓度变化时,用分传质速率方程式计算更加方便,界面浓度与存在关系有:(1)有双膜模型理论,与在平衡线上。如果平衡线以表示,则。(2)可导出平衡关系与上式联立可求解界面浓度与。在用作图法求解时,从气、液两相的实际浓度点a出发,作斜率为的一条直线,此直线与平衡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界面浓度()。三、传质阻力分析总传质阻力为气相分传质阻力与液相分传质阻力之和。若分传质阻力中,则总传质阻力。此时的传质阻力集中于气相,称为气相阻力控制(亦称气膜控制)。气相阻力控制的条件是:(1)或。此时若描绘于图上,则连接气、液实际浓度点a(x,y)与界面浓度点b()的直线ab很陡。(2)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很大,即平衡线斜率m很小,相平衡曲线平坦。同时由图8-6(a)可知,在气相阻力控制条件下,以气相摩尔分率差表示的分传质推动力接近于总推动力,总推动力主要用于克服气相阻力。液相阻力控制的条件是:(1),或。图8-6(b)中连接气、液实际浓度(x,y)与界面浓度()的直线ab较平坦。(2)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即平衡线斜率m很大,相平衡曲线OE很陡。同时,由图8-6(b)可知,在液相阻力控制条件下,以液相摩尔分率差表示的分传质推动力接近于总传质推动力,总推动力主要用于克服液相阻力。以不变的量作为物料恒算的基准:对于气体,是其中惰性气体B的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