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萧红——伟大矛的矛盾体“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萧红萧红作为女人,自由和爱情都是她所追求的,结果她死在了追求的道路上。作为知识女性,她在反对妇女的歧视、压迫和侮辱,在争取妇女独立自由、自主权这些方面,态度都是明确的,立场都是始终如一的。但可惜的是,她穷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让她在在孤立无援时把她的痛苦和不幸都归咎于她是个女人上。所以,我认为萧红是个病态着闪耀的星星,不是个健康着温暖的太阳。她是一片追求唯美的落叶,但她一直都没有清醒过来,所以她从始至终都只是作为一片追求虚幻的落叶存在于现实的社会里。萧红所处的社会给不了她唯美的自由和爱的幻想,她一生的痛苦和不幸,至少有一半来自她对爱情的幻想和对自由过于任性的追去。我想,如果真如她所愿她是个男的呢,是否还会来一句:“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男人”呢?!所以她的追求我是定性为任性的,从她的“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便可以完全无误的定性。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和爱的本能,但只有在行动方面才能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正为自由和爱执着的精神,萧红的思想意识是伟大的,在行动上却是渺小的。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一个像萧红这样被饥饿、寒冷、疾病逼到无可退逼到死角而孤立无援。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性,要具有这样的自由意志,方可抵御着一切!——易鲜花老师这牵扯到作家和写作的根本问题,就是:作家应该怎样活着,作品应该怎样为人活着。本文只谈萧红,所以在论据上多有偏激和不足之处,但萧红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作家之前此后都影响着人们的思考,用她来分析两个问题也不为过。分析萧红,这得从萧红的情感轨迹开始说起。弗洛伊德学说提到过童年决定性影响,一个作家的个性特征和创作风格是可以追溯到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生活印痕的。萧红出身地主家庭,有着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她的父亲对她冷漠无情,在她爷爷死后,她对这个家再也没有了感情。在中国处于封建与民主的更变中,受过教育的她对包办婚姻肯定会做出强烈的反抗,逼婚直接促使她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这行为是可以肯定。似乎萧红的悲剧人生就从她的包办婚姻开始,那时她还是个小学生。萧红的情史堪称真人版“虐恋情深”。先是逃婚,然后又和逃婚的对象同居,打官司被摆一道,仍然和他在一起。萧军脾气暴躁,经常打她,她却一直爱着萧军,直到死,仍然惦记着他。端木和她的感情也并不融洽,据说她病危的时候,端木也没有陪在她身旁。死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所以也可以说,从萧红的情感线去分析萧红也是不为过的。毕竟她一直都依附着男人活着,不管她的爱情是否可以称之为爱情,不管爱情是否是双方的。姑且说萧红对爱太执着了吧,因为,她总是为爱牺牲了真实的自由和对腐朽社会的反抗。她理想的爱很唯美,可现实生活去很糟糕。她总是被爱搞得遍体鳞伤,捉襟见肘,支离破碎。饥饿、寒冷、疾病,以至孤立无援,为什么她爱着的男人总是在她无助的时候不在身边,为什么她那么执着的追求着爱却总是孤立无援。这就是一个作家的通病:宏伟的思想构建着唯美的生活,却难活在当下。萧红为之最。在她的《生死场》里写道:“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当然,这是人的悲哀,萧红敏锐的看到了。反观萧红的一生,她的反抗是伟大的,但她忘了不管人生如何,首先得忙着生活。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死,在萧红的笔下,更多的不是来自直接的正在压迫,而是来自如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同学、周围的人,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侮辱、迫害,来自文化的压迫。对这些,萧红完全自觉的站在受难穷人和女性是位置上,她暴露权势者,反抗男人的“男权社会”,控告世界的不义。这些都表现着萧红的道德立场,思想和情感的倾向性。她就像是一个戴着面具的勇士,在文字战场上冲锋陷阵,遍体鳞伤,但却从不敢在现实生活的问题上摘下面具,露出脆弱的脸庞。作家,到底该怎样活着?是要像他作品中所阐述的思想那样真实的活着吗,我想这不太可能,毕竟理想高于现实。是要像普通读者甚至是不识文字的人那样平庸的活着吗?也不行,作为思想的引领者,他必须得做出在生活上高于一般人而存在,这样文学的引导意义才得以实现。到底作家应该这样活着,小生才学疏浅,难以下论。这样活着,本因没有定论,但作为作家,是否应该作为生活的表率而活着呢,文字伟大如萧红者,生活何以沦落至此呢。萧红追求自由和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的诗性书写上。她大胆的大破传统的写实方法,而采取一系列的写实手法。《生死场》、《呼兰河传》,并不像写实主义小说那般的将生活系统化和戏剧化,而是注重场景切片和细节的描写,甚于情结的安排;注重人物精神世界的呈现甚于性格的刻画。她的语言肌质是诗性的,抒情、自然而富有弹性的。萧红的文笔,有现实主义的愤世嫉俗的热情,也有自然主义式的锋利和冷静。她解剖着那些被遗忘者不自知其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