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小鹰学飞2 (2).doc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小鹰学飞2 (2).doc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小鹰学飞2(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鹰学飞教材解读:这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了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全文共六个小节,分别讲了小鹰飞到大树上面、大山上空、更高的天空时,老鹰对它的教育。课文可分三大段,结构相似,是一篇渗透学法指导的优秀范文。课文生动有趣,富有动作性,激发儿童进入角色,动手动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仔细观察,起行合理想象。课后练习的编排突出了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重点明确,操作程序十分具体,集中体现了新大纲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已经”说话。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难点是指导写“鼓、”“摇”。2.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小鹰的三句话,难点是体验小鹰越飞越高的艰难历程,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学习“三飞”,感悟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教法、学法: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和言语交际经验。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口头填空,导入新课。1.读课题。2.口头填空:小鹰跟着老鹰飞过了,飞过了,飞到了。(边填空边简笔画板书。)【设计理念:简单的导入,邀请学生一起体验飞行的快乐,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让学生回忆文章的脉络,为进入新的学习打好基础。】二、引入情境,读中感悟。1.学习1-2自然段。(把小鹰图粘在树顶上)(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老鹰和小鹰的话多读一读。(2)结合插图和板书,让学生看到小鹰已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引导学生想小鹰这时会怎么想呢?(3)(贴上:我已经会飞啦)结合文字“高兴”、“喊”和“已经”,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体会小鹰自以为飞到了大树的上面,飞行的本领就已经学会了,自然地读出它此时的高兴、满足的心情。(4)出示句式说话:小鹰飞到了大树上面,它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5)用“已经”说话。(6)这时候,老鹰是怎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老鹰不满意。学生通过读,指出“摇摇头”,“还不算”,明白老鹰希望小鹰飞得更高。老师用亲切的语言点出母亲对孩子的爱。鼓励学生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7)同桌分角色读一二小节。2.学习3-4自然段。(把小鹰图粘在山上)(1)过渡:听了老鹰的话,小鹰又继续向上飞。这次,它飞到哪儿了?(2)它怎么做的?(粘:我真的会飞啦!)(3)指导朗读,注意读好“又高兴”“喊”“真的”。(4)出示句式说话:小鹰飞到了大树上面,它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5)老鹰又是怎么想的?(6)读好老鹰的话。(7)男女生分角色读三四小节。3.学习5-6小节。(1)过渡:听了老鹰的话,小鹰只好鼓起劲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移动小鹰到白云下面)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2)自由读第五小节。(3)指名读第一句,说说为什么要这么读?强调“鼓起劲”“拼命”(4)加上动作读第二句话。(5)看这只小鹰飞得多吃力呀!它还喘着粗气呢!表演读,读出喘气的语气。(6)为什么会急促地喘着粗气呢?(7)读好小鹰的话。(8)出示句式说话:小鹰飞到了大树上面,它地喊起来:“我……总算……会飞了吧?”(9)小鹰好棒呀!可是老鹰却向头顶上指了指说——(引读)小鹰一抬头,只见……(10)什么叫“盘旋”?小朋友见过吗?课件演示(也可用手势)(11)读好“盘旋”一句。(12)写写“盘旋”。4.说话练习。A.当你看到白云上面还有鹰在盘旋时,你会想些什么?B.老鹰妈妈会对小鹰说些什么呢?相机板书成语: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无止境、一往无前C.小鹰又会怎么做呢?【设计理念: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悟意。孩子是最喜欢动起来的,通过看板书,从自己编动作到指名学生上台表演,鼓动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让这一段的教学“活”起来。这一阶段的教学利用文中重点词,让学生的读读、演演来调动他们全员参与,从动口、动手、动脑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教学中的读、说、演正渗透着学法的指导,为结构相似的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作好铺垫。】三、回放画面,角色表演:运用画面,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并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分角色表演,把书面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动作。【设计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利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渲染气氛,在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