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砥砺奋进的五年观后感五篇砥砺奋进的五年顺着彩虹般野花铺就的蒋山路蜿蜒而行,便是高淳区固城镇蒋山村。7月的蒋山村,植被青翠茂密,石榴压弯枝头,青砖黛瓦马头墙,成群的蝴蝶正翩然飞舞。蒋山村不仅是江苏省文明村、南京市百强村、南京十大特色乡村,还被住建部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个没有产业的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仅靠砖瓦厂租赁的10多万元支撑,村上是土路,喝的水是臭的,路边是残破不堪的危房。“这里是高淳区的最南端,与安徽宣城接壤,总人口2178人,这几年,劳动力陆续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即使是白天也遇不到人,整个村庄日渐沉寂破败。”眼见家乡支离破碎,2022年,何腊保竞选党支部书记,立志改变村子的落后状况。他动员村民关停高耗能的砖瓦厂,种草、清池塘淤泥,把何家自然村中心位置的垃圾山改造成休闲广场,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2年,村里修了一条2.2公里长、8米宽的沥青路,正是进村主路蒋山路,一下子为村里打开了通向外界的大门。走在蒋山村的小道上,能看到“蒋山晴岚”的风景、“古庵神树”的奇观,墙壁上有漫画版的家风教育图案。前段时间村里评选“最美庭院”,村民们把自家小院收拾成花卉之家,煞是有趣。何腊保动员大家修葺明清的吴氏宗祠、康熙年间的圣德戏楼、清末的慈善机构保贤局,收集大量濒临消亡的故事和歌谣,打造文化旅游景点。不仅如此,村里还拉起文艺表演队伍,给村民们表演跳“武五猖”、打莲香、说唱“颂春”、打十番锣鼓等。青山绿水逐渐恢复,乡村文化逐渐复兴,让村民产生了回乡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现在螃蟹还在长个,别急。”接完北京客户的电话,路有顺笑着擦了擦耳鬓的汗水。今年40岁的路有顺是村里的养蟹高手,他养的螃蟹个头大、肉紧实。“全靠新农村发展得好,以前都是晚上将螃蟹拉到高淳大市场贩卖,现在,我就在村口竖个摊点,游客看到亲自到塘里去打捞,一年能挣16万,以前哪敢想。”路有顺说,养螃蟹最重要的是水,经过整治后的蟹塘水质优良,他还在蟹塘安装了监控设备,科学管理,螃蟹上市了,一个电话,他就把打包好的螃蟹快递出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蒋山村地处丘陵地带,一半靠湖养螃蟹,一半靠山,村里在何家组开辟了近200亩的芦笋基地,每年盈利180万元。“芦笋一次栽种有10年的收获,让家里摆脱了困境。”村民甘月香家经济条件一般,原先在服装厂工作,眼见家乡越变越好,便承包了70多亩地回乡种芦笋。现在,芦笋已经销往市场,剩下成片绿油油的芦笋杆,他们打算深加工为芦笋茶继续销售。“外面打工也挣不到现在这个钱,还不如在家创业,草莓销路这么好,我有信心再扩大一倍种植规模。”2022年,侯英凯、芮桂香夫妇在山上租赁了6个大棚种草莓,在侯英凯夫妇的带动下,今年开始,不少村民也尝试开始种植其他水果。“村里没有可住宿的地方,干脆我来开个民宿。”村民孙新华将自己闲置的老房子拆掉,重新盖了一栋二层小洋房,目前房间正在装修。去年,村里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18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暖巢”引雁归,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慢慢回归,他们意识到蒋山村的过去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存,接下来,他们打算在保留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实施改造,将蒋山村打造成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民俗村。砥砺奋进的五年盛夏时节,一场大雨过后,建水县官厅镇磨玉大山的空气变得很潮湿。大雨刚停不久,磨玉村委会咱聋村的党员李永文就戴上草帽、扛起锄头,朝着他种植万寿菊的地里走去。在距离村子2公里左右的一片坡地,李永文种植的1.33公顷万寿菊已经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星星点点的黄花把山坡点缀得生机勃勃。“这几天,雨水太充足了,花和草都长得特别快,三两天就得来除一次草。”李永文说。在地里除草的时候,偶尔,李永文会放下手中的锄头,蹲在几株花旁,捧着枝头绣球般的万寿菊花朵仔细端详。“再过几天,花朵就能长到一个小碗大了,采花的日子快到了。”李永文说,“马上就要有钱数了。”李永文是磨玉村69名党员中的一员。磨玉村委会去年开始发展万寿菊种植,到目前,全村已发展万寿菊180公顷,用磨玉村党总支书记李永昌的话说,没有党员的示范带动,磨玉村的万寿菊种植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按照目前的收购价格,每年仅种植万寿菊,全村就可以增加600多万元的收入。”李永昌说。官厅镇党委副书记钱丽丽介绍,磨玉村是全县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缺水、缺钱、缺技术”是制约磨玉发展的3大因素。如何改变磨玉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是摆在官厅镇党委以及磨玉村党总支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官厅镇党委以“双强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立足“明白人”“带头人”培养,通过“强培训、重示范、促引领”,一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甩掉“坐等靠”的帽子,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把“会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李永文这名普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