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4节 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上传人:康佳****文库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4节 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4节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4节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建议用时:40分钟)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1~3题。1.下列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3.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1.D2.A3.C[第1题,荒漠化指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荒漠只有部分是因为荒漠化而形成的,有的是一直都存在的原生荒漠;荒漠化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但也有人为原因;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第2题,荒漠化土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较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以及较湿润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其中以西北、华北地区的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第3题,我国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江南丘陵——红漠化,黄淮海地区——次生盐渍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冻融荒漠化发生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其表现为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化、破碎化的土地退化过程,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冻融荒漠化问题日益凸显。据此完成4~6题。4.我国冻融荒漠化集中分布于()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云贵高原D.华北平原5.高山雪线附近地区的下列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有可能加剧冻融荒漠化的是()A.寒潮B.水稻种植C.工程开发D.砍伐森林6.下列措施中,可防治冻融荒漠化的有()①提高低海拔地区的碳排放量②采取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③减少高寒地区草地植被面积④合理开发,协调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A5.C6.D[第4题,据材料可知,冻融荒漠化发生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或质量的退化,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加上过度放牧等加剧了冻融荒漠化。第5题,根据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高山雪线附近地区不能种植水稻也没有森林,故B、D错。寒潮是一种偶发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不能加剧冻融荒漠化,故A错。工程开发不当,破坏地表植被,可能加剧冻融荒漠化,C项正确。第6题,提高低海拔地区的碳排放量,会使大气污染增加,对环境造成破坏,并不会改变高寒的气候特点,①错误。采取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能防治荒漠化,②正确。减少高寒地区草地植被面积会使荒漠化加剧,③错误。合理开发,协调发展,在开发的同时注意对生态的保护,是防治冻融荒漠化的主要措施,④正确。]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km,全线有140km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的铁路段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完成7~8题。麦草方格沙障7.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A.土地盐渍化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D.地面沉降8.为促进图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7.A8.D[第7题,该地区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且该地区蒸发旺盛,容易出现土地盐渍化,A项正确。第8题,图示区域气候干旱,沙漠景观、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项正确。沙漠中的沙源不适宜作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更多使用河沙,A项错误;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土地盐渍化等农业生态问题,B项错误;麦草方格沙障可以防风固沙,但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不切实际,C项错误。]下图为黄河花园口水文站1960~2000年来黄河水来沙量的变化,黄河花园口水文站的水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读图,完成9~10题。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0.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黄土高原地区()A.沙尘暴天气加剧B.降水量逐年增加C.生态环境总体改善D.森林破坏日益严重9.B10.C
立即下载
相关文档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1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认识区域 第3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认识区域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1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3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4节 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2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3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第2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3章 区域合作 第1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