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3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上传人:一只****签网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3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建议用时:40分钟)读世界某地区图(图1)和该区产值构成图(图2,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回答1~4题。图1图21.下列属于该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有()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③便利的水陆运输④雄厚的科技力量⑤离铁矿区较近⑥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2.图2中反映该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B.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C.第三产业迅速发展D.园艺业比重增大3.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的广泛使用B.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冲击C.煤炭资源的枯竭D.钢材市场的萎缩4.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该区采取的措施有()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1.B2.C3.A4.D[读图可知该区为鲁尔区。第1题,鲁尔区发展条件主要有位置、交通、资源优势。选项中要注意鲁尔区不临海,也不是世界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读出,由①到②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化学工业比重上升(上升幅度不大),钢铁工业比重明显下降。第3题,石油的输入和广泛使用对煤炭资源产生了冲击;鲁尔区经济衰落时应是第三次技术革命期间;鲁尔区煤炭资源并未枯竭,钢材市场受到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冲击,但并未萎缩。第4题,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多元化的措施包括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A、B两项是改造传统工业,并未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C项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符合实际,因为搬迁传统工业投资比较大,且传统工业是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的,搬迁后并不一定有利于其发展。]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辽中南工业区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丰富的煤铁资源B.便利的水陆交通C.资源型缺水严重D.良好的农业基础6.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B.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为企业培养人才D.以重工业为主,发展高耗能产业5.C6.D[第5题,本区有辽河等河流,不属于资源型缺水。第6题,本区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不能再以重工业为主,发展高耗能产业。]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7~8题。7.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人口锐减B.资源耗竭C.产业升级D.生态恶化8.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A.改善生态环境B.优化交通布局C.发展旅游产业D.促进商业发展7.B8.A[第7题,由材料可知,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由此可知其主要原因是资源耗竭。第8题,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首先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都是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20世纪60~80年代,鲁尔区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成为世界传统工业区成功转型的典范。左图为鲁尔区目前较大钢铁企业分布图,右图为鲁尔区整治前后的三种产业构成(Ⅰ为1958年,Ⅱ为1995年)。读图,完成9~10题。9.鲁尔区将钢铁企业向左图所示位置甚至荷兰沿海集中,主要是为了()A.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B.改善大气污染C.降低运费D.加强科技协作10.调整产业结构是本区治理的另一重要措施。右图中的Ⅱ与Ⅰ相比,主要的变化包括()A.煤炭、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大幅度减小B.汽车、石化及劳动密集型工业比值下降C.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D.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蔬菜花卉等增多9.C10.C[第9题,鲁尔区的铁矿石主要靠海运进口,将钢铁企业中的生铁冶炼业移向近海区域甚至荷兰沿海并集中,主要是为了降低运费。第10题,右图中的Ⅱ与Ⅰ相比,主要的变化是第三产业占比从约25%增长到50%以上,因此,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大量增多,故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C项正确。]11.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写出图中两条莱茵河支流的名称
立即下载
相关文档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星级:
2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2节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认识区域 第3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1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3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4节 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2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发展 第2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3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3章 区域合作 第2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星级: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