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初三化学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下图是甲、乙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两种粒子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甲、乙两种粒子都不显电性B.乙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甲粒子是金属阳离子D.甲、乙两种粒子不能结合成化合物答案:A解析:A、甲、乙两种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不显电性,符合题意;B、乙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不符合题意;C、甲表示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甲表示金属原子,不符合题意;D、甲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乙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它们可以结合形成化合物氯化镁,不符合题意。故选A。2、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1A.CaCO3B.NaOHC.NaClD.NH4NO3答案:B解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正确;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错误。故选:B。小提示: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表对初中化学部分知识的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用语的含义B.实验现象的描述Al2O3——表示氧化铝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H2——表示一个氢分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Fe2+—表示两个铁离子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性质的对应用途D.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氦气密度小——填充飞艇八月十五桂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石墨有导电性——作润滑剂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A.AB.BC.CD.D答案:D解析:A、2Fe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说法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没有黑色固体,说法错误;C、石墨有导电性,作电极,说法错误;2D、八月十五桂花香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说明分子间有间隔;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说明分子构成不同,说法正确。故选:D。4、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a)]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如下图所示。不正确的是A.X是N2B.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利用两者的沸点不间C.煤与氧气的反应吸收热量D.工业氧气不可用于人直接吸氧答案:C解析:A、X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则X是N2,故选项说法正确。B、分离空气是利用的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流程图可知,煤与氧气的反应为氮气与氢气反应提供热量,说明煤与氧气的反应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D、工业氧气中含有许多杂质,不可用于人直接吸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3B.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C.把C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答案:B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氯化氢挥发出去,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符合题意;C、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D、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符合题意。故选B。实验题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美丽的“喷泉”。【实验1】如图所示,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轻轻摇动烧瓶,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被倒吸入烧瓶中,形成美丽的“喷泉”。4(1)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被倒吸入烧瓶中的原因是:CO2减少,造成_____________。【实验2】将针筒内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注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振荡。测得两烧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资料: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2)3s内,烧瓶中的压强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