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让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docx

让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2022-03-0810:00:02小编:admin但当前的文言文教学,老师对传统文化知识讲授很少,而是大讲特讲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之所以这样是害怕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笔者认为这是我们教学的误区。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三节课是如何涉及到传统文化的:一、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君主的仁政思想我在讲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课时,给学生串完知识点,把孟子仁政思想与中国现在的政策联系起来进行讲解。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这一段与前文“王道之始”呼应,深刻阐述了王道之成的道理。在孟子看来理想的治国策略必须有几个不可或缺的要素:第一要有众多的人口,要积极努力“使民加多”;第二要恢复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减免赋税,恤民保民,使人民富裕起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第三当权者要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以“仁义”治天下,以“礼”去规范人的行为;第四发展文化普及教育,形成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优良社会作风。总之即以“以民为本”来治理天下。讲完孟子的主张后,我又联系了中国的国情给学生进行强调:以“民本”、“人本”思想为核心的“仁政”理论的提出,不仅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的重大收获,也是中华民族整个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事件。数千年来它一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正面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有效的现实指导意义。有了以上的讲解,学生充分理解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二、从师说看尊师重道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古人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文革”期间老师却被看成“臭老九”,当然现在老师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天有师说这一课,更好地教育学生尊敬师长,感恩老师。那韩愈是如何阐述道理的呢?首先,韩愈对老师的作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的认识局限,从“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全新界定。在他看来,既能做经师,又能做人师的才是真正的老师。其次,韩愈提出的择师标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民主平等意识。他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种全新的师道观,这种观点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再次,韩愈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新型的师生观。他认为“圣人无常师”,即有学问的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甚至可以师不如自己的人,这种观点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事实证明,我的这一节课是成功的——自从上完这一节课后,我们班尊师重教的风气越来越好,受到了其他任课教师的好评。三、从陈情表中看孝为人子女,百孝为先,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读完陈情表,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李密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真实具体的。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