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灵慧****89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对厘米的认识,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是新的东西,如何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到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至关重要。但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厘米,而且学习的非常投入,并自主延伸到生活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下面就此谈谈这节课的教学反思:1、抓住重点,认识“1厘米”。“厘米”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在认识尺子的环节中,我设计让学生自己寻找尺子上的秘密:cm、数字、刻度线;在认识厘米时,不是真接告诉学生“1厘米是多长”,而是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再通过观察直尺,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最后让他们总结出:“尺子上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的规律;并通过1厘米的小棒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并让学生用心体会,再从自己身体和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体验了1厘米,这些活动都便于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形成体验。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猜、看、找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2、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自己在尺子上找出和认识“几厘米”,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厘米的理解和掌握。3、学会测量,实际应用。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教会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意义、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回想整节课,在教学中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是不够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同时,教学语言也欠丰富,不太符合儿童口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我。《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认识厘米》是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挺多,要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尺量1厘米的长度。上课时首先让学生体会测量长度必须要有长度单位,同时了解到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但是由于各人的差别,量的结果也会不同,让学生明白测量单位不统一,测得的结果自然不一致,从而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后来人们发明了测量长度单位的工具,尺子的长度单位是统一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通过观察、比画、比较、测量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教学用厘米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具体方法的知道,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学生在学习厘米这个概念的时候并不困难,但是要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要让他们自己比划1厘米是多长,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几厘米的时候,如果图示是从“0”刻度线开始,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但如果不是从“0”刻度线开始,就产生了比较多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直接写右边对准的刻度线,第二个错误是多数了1厘米,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几厘米的含义,是要从“0”刻度线开始到几厘米的长度,0是物体起始点,学生也没有透彻理解1厘米的含义,是从一条长刻度线到相邻的一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而不是数刻度线。《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领悟着新理念,尝试着新方法,课后认真总结并写出教学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功之处:1、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在出现课题后提问:“看到《认识厘米》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思考后提出,生1:为什么要认识厘米?生2:认识厘米对我们有什么用?生3:1厘米有多长?生4:用厘米怎样去量?生5:这支铅笔有几厘米长?生6:用尺子怎样量课本的宽?……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2、体现两个“转变”。(1)学生充分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