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李伟的先进事迹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生村官李伟的先进事迹汇报材料.doc

大学生村官李伟的先进事迹汇报材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批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李伟先进事迹报告材料2012年8月李伟先进事迹报告材料(萧县龙城镇李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大学生村官们:大家上午好!刚刚上台时我所朗诵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大诗人HYPERLINK"http://www.gushiwen.org/Author_6f2a58ef5d.aspx"\t"_blank"杜甫描绘春夜雨景的名作《春夜喜雨》。但是我觉得把这句诗歌用在我们这些立志到农村奉献青春的大学生村官再合适不过了。各位不正是一股源源不断的“好雨”,利用党和政府给予的“东风”,悄悄地铺撒到干涸与充满希望的农村广袤大地上吗?!今天,我很荣幸作为大学生村官的代表,欢迎各位的到来!我叫李伟,09年8月被选聘到萧县龙城镇李台村担任书记助理,2011年8月在村两委换届中全票当选李台村党总支副书记,同年8月,我通过努力顺利通过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调生考试,现任龙城镇党委组织干事。三年很短,弹指一挥间;三年也很长,因为这段路的确很艰难,很不寻常,对我来说弥足珍贵。三年基层工作的历练,我的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品格得到了锤炼和砥砺,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三年里,我的努力赢得了村民的认可,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我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刊登在安徽日报和宿州市拂晓报上,曾先后被授予“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宿州市关爱留守儿童优秀爱心志愿者”、“2010-2012年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李台村也从一个后进村和难点村一跃跨进全县先进村的行列,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宿州市文明卫生村”、“安徽省文明村”等称号。下面,我将近三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向大家简要汇报:一、真心融化陌生真情拉近距离刚进村的时候,村民们对带着眼镜、一身学生气的我充满陌生与疑虑。“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村里繁杂的工作他能行吗?”“又没带资金又没带项目,对村子的发展能做出啥贡献啊?”……面对一双双疑惑眼神,为了尽快的融入村里的环境,我挨家挨户去走访,走上田间地头,与村民们“零距离接触”,吃农家饭、说农家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听取、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用了一个半月时间,我走遍李台村七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500多户农家,走访了五保户、困难户、老党员老干部、种养大户20余户,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各种困难,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我充分利用双休日、春节等节假日利用村里的投影设备定期为群众播放电影,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并与村干部一起走访慰问贫困户和老党员、老干部,为“五保户”、老年人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带头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献爱心,为重大疾病人员及失火受灾户捐款,累计捐款数万元,近年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计278件。农村工作繁琐和复杂,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想干好基层工作,必须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学以致用。我始终给自己加压,坚持每天阅读党报党刊,了解国家大事,学习各级领导讲话精神,每周坚持写一篇学习心得,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类学习笔记达数万字,撰写的心得体会数十篇。同时我将学习从纸面走向地面,基层的群众都是“老师”,在县委组织的“三级书记大走访”活动中,我和村两委一起走访了村内大部分农户,结交了一批农民朋友,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朴实、善良和勤劳。二、求真务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使李台村得到真正的发展,我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做好支部建设,以此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2010年以来,我结合实际,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活动中来。2011年,我又主持制订了《李台村2011-2012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李台村发展三年规划和五年规划,继续重点、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实施“二项工程”,近年,李台村已发展16名致富能手入党,把42名党员培养成为拥有专业技能的致富标兵,十多名村干部成为农村小康建设的带头人,各自然村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李台村新村建设工作中,我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2010年6月,我和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对两自然村的危房进行实地察看,并确定新村址进行危房改造搬迁。筹划新村建设时,我跟着村干部走遍了新村址的每一寸土地与工人们同吃大锅菜,晚上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顶着酷暑,忍着蚊虫叮咬,看管工地的建筑用料,有时还参与夜间巡逻。截至2011年3月份,李台村实现危房改造520户,搬迁群众1476人,历时9个多月,顺利完成危房改造工作。李台村原生活环境较差,到处污水肆溢,生产、生活垃圾随处可见,阴雨天群众出行困难,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我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