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思想道德建设从中发现的问题: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同的道德观、多元的价值观交织碰撞,描绘出一幅复杂的图景,痛心与感动并存,忧虑与希冀相伴。不可否认,“道德滑坡”现象在社会局部确实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德发展滞后性的原因。道德的发展轨迹和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同向的,但决非简单同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列车”快速飞驰,但道德建设明显的滞后了。二、体制机制不完善的原因。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是部份官员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社会征信等信用体系缺失导致企业个人屡屡失信,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贫富不均造成仇官仇富现象的出现。三、法治和德治还不完全相适应的原因。社会上存在重法治轻德治的倾向,甚至有人对德治很反感,认为德治就是人治,德治是法治的对立面。当前败德行为的代价过低,并与违法行为代价过低的情况交织在一起,导致许多道德问题产生。四、社会舆论放大效应的原因。一例败德的突发事件,会引起一些小报小刊和网络媒体的亢奋、躁动以及持续、深度的追踪报道。而那些在默默无闻的场合、做着默默无闻的善事的平凡的道德模范们的事迹,却难以成为小报小刊和网络媒体关注报道的对象。方法和对策: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理论指导,以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倡导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强化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形成建设“两富”浙江的合力。二、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参与道德建设、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各类创建活动,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个好成员。三、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把道德建设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宣传教育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四、努力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和行为准则。通过发挥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扬善惩恶,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耻辱,讲道德受人尊敬、不讲道德受到批评的良好社会风气。用“守规则、重礼仪、懂感恩、讲诚信、有责任、做好事”18字标准为指引,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是把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五、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要增加必要的投入,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合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我们要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从而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