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 张清浩.docx
上传人:永香****能手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实习报告 张清浩.docx

实习报告张清浩.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习报告张清浩实习报告张清浩实习题目: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调查报告姓名:张清浩班级:农村行政管理(学号:报告2)班11620044030252012年10月5日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调查报告1、实习目的通过实践学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培养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接触,为在毕业后能快速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2、实习地点甘肃省环县天水镇3、实习内容摘要: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差,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务有效输出,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货币收入的重要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近期来看,发展劳务经济可以迅速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现金收入,是实现农民纯收入增长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经;从长远来看,发展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将有力地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城镇化进程。所以客观地分析和研究贫困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现状,巩固取得的经验,找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农村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影响一、环县甜水镇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现状与特点。甜水,因此堡周围二十里,仅有新庄沟的水源为甜水,当地群众靠此水源解决人畜饮水,被群众誉为甜水堡。甜水镇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的山头沙尾,素有“沙州码头”之称。银西公路纵贯全境。全镇有11个行政村,11229人,总面积526平方公里。镇区有中央、地、县、镇属单位36个。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石灰石、石英砂、铁、铝、芒硝、石油、煤等。已建成庆阳地区九连山水泥厂、甜水煤矿、甜水砖厂、甜水采石厂、甜水制袋厂等。建有全区规模最大的、辐射西北五省(区)的畜产品批发市场。市政集贸建设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1994年被评为中国137个明星乡镇之一。扬黄工程的兴建,解决了甜水镇人畜和地方工业用水困难。新开发的甜水扬黄灌区可开发水地23512亩、可安置镇内外移民4000人,灌区成为“塞外小江南”已不再是梦想。甜水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具体表现在有以下几种模式:1、先出带后出的模式。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相对封闭,普遍存在恋家、恋乡情绪,信奉“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的古训,对于外出打工抱有较多的顾虑,实行先出带后出的方式,利用已经外出务工,在外站稳脚跟,并取得成功的“打工仔”的示范作用,能够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从而有效的带动本地区的劳务输出。2、老乡带老乡模式。由于贫困地区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农民外出务工往往以自发的形式为主。通过在外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老乡带动模式,能有效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老乡之间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三缘”关系,即血缘、地缘和人缘,它对于农民外出务工影响很大,许多外出务工农民均是通过老乡的介绍,然后到外面而去务工的。据对环县天水镇的调查,目前在贫困山区劳务输出过程中,通过老乡带老乡这种形式外出务工的现象时下越来越多。3、能人带动模式。“打工能人”掌握了一定的资金、技术等社会资源,它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劳务输出的带动作用,他们有的在外地创业吸引大批的务工农民外出,有的回乡创办“回流型”企业带动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4、基地推进模式。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构筑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发挥基地对劳动力资源批量需求的优势,开展订单式劳务输出,形成劳务输出的优质机制和长效机制,是贫困地区实现劳务输出的必由之路。5、政策促动模式。围绕劳务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出台一些富有成效的政策,如开设外出务工“绿色通道”,劳动、计生、公安等部门集中在县政务公开服务中心或劳动力市场设立办证服务窗口,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为劳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本县劳务输出。二、贫困山区劳务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农村劳务经济中的核心问题。然而据调查,时下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面临着以下四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劳务经济的发展。1、是县域经济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力逐渐减弱。贫困地区大多属山区,据对环县天水镇的调查,农民耕地面积少,加之随着退耕还林实施,农民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会减少,因此种田、种土所需要的劳动力也将不断减少,会剩余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贫困地区农村乡、镇企业少,即是有也效益差,这样作为农村劳动力就业主渠道的乡、镇企业,其吸纳劳动力能力不强,不能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和增收机会。2、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难以适应外地劳务市场的需求,转移受阻显现。随着劳务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劳务需求方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样给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尤其是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