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ership and OB_CH02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40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Leadership and OB_CH02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pdf

LeadershipandOB_CH02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领导力开发和组织行为Leadership&OrganizationalBehavior李劲松博士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商学院Copyright©20112byLijinsong,SchoolofInternationalBusinessAdministration,SHUFEAllrightsreserved.Requestsforpermissiontomakecopiesofanypartoftheworkshouldbemailedto:jjgsongli@mail.shufe.edu.cn第二讲个体特征与行为管理价值观、态度与员工满意度管理人格差异与行为管理能力差异与行为管理1–1引例微软员工新价值观的调查–微软的HR专员带领一个小组试图了解下一代(80年以后出生)的人所思考的问题。希望帮助微软更好的了解自己未来的员工和客户。这是一个代不知道么有电脑和网络是什么滋味的人,显然里面有微软感兴趣的东西。她们在在探索下一代的工作价值观价值观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PE(新教徒道德)价值观价值观的分类Allport分类(那种类型对个体来说是最重要的、最不重要的、…)–理论型: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找真理–经济型:强调有效和实用–审美型:重视外形和和谐匀称的价值–社会型:强调对人的热爱–政治型:重视拥有权力的影响力–宗教型: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MiltonRokeach价值观调查(Rokeachvaluesurvey)–工具价值观:偏爱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终极价值观:个体希望一生去实现的目标启示:终极价值观Source:M.Rokeach,TheNatureofHumanValues(NewYork:TheFreePress,,)1973).工具价值观Source:M.Rokeach,TheNatureofHumanValues(NewYork:TheFreePress,,)1973).“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的概念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比较持久的认知、情感和倾向性。反映个人对人物、事物、客体的心理感受。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而且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对象的看法、评价以及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信念、观点、知识、和信息的组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体由认知而产生的对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即态度中的情绪和感受部分态度的意向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即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某种反应态度成分与态度形成服从阶段: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免受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集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同化阶段:个体自觉自愿的接受别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逐渐和他人或团体的态度相接近的过程内化阶段:把情感认同的态度与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内心真正接受了新观点、新情感,彻底形成了新态度分析:三个工人1–9态度理论:A-B关系理论现在的研究表明,如果考虑到一些调节变量,态度attitudes(A)可以有力的预测行为behaviors(B)。3–10态度理论: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Theory态度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人们在事实发生之后使用态度使发生的事实具有现实意义3–11态度理论:认知失调理论(LeonFestinger)一般结论:人们总是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个体试图消除态度的分歧并保持态度和行为的协调一致,以便使自己表现出理性和一致性认知失调理论: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是不舒服的,个体将试图去减少这种不协调或不舒服不充足理由律当个体行为的改变没有充足的外在理由时,就会寻找内在的理由——改变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观念等–对态度改改励变的奖励越大,就越不可能出现态度的真真改正改变–外在理由越少,内在理由的需求就越大,让人们构想出他们自己的内在理由,是帮助人们形成一系列永久行为准则的重要一步–如果一个人为达到某个目的付出了很大努力,则此目的对此人的吸引力比那些花很少努力就能达到同样目的的人更大例子–店主如何提高工作满意度------理论工作满意度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不满意–激励因素----满意工作满意度价值理论–取决于价值判断工作满意度工作特征模型–喜欢不喜欢工作是一贯的工作满意度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