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涝标准专业资料模板.doc
上传人:是你****韵呀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排涝标准专业资料模板.doc

排涝标准专业资料模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淮北地区除涝水文计算及排涝标准一、水文计算方法我省淮北地区除涝水文计算,历来均以由设计暴雨经过产、汇流推算的方法为主。由于观测资料的逐年增加,暴雨统计参数、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以及面上河沟开挖后汇流条件改变等原因,虽计算方法基本未变,但具体数据有几次变动。1、初期水文计算办法。1957年以前,淮北平原坡水区设计排水率计算,分小面积沟洫与河道两种。凡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下的水流,作沟洫处理,其设计排水率按一天暴雨两天排出计算。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水流,其设计洪水采用由暴雨推求径流的方法,洪峰流量过程采用斯奈德法单位线计算。由于计算方法还不够成熟,这一时期的水文帐偏低,当时计算的五年一遇排模比现在三年一遇的排模还小。2、”淮北坡水区设计洪水计算办法”。1957年淮委设计院提出”淮北坡水区设计洪水计算办法”,根据综合单位线制定设计排模计算公式为:QF=cRF-n,并建议当F=100~500km2时,c=0.027,n=0.3;当F=500~10000km2时,c=0.012,n=0.13。后为了便于同其它方法比较,又将n值固定为0.25,允许有一些误差定线,得出各级面积的c值为:F=100~1000km2时,c=0.0215;F=1000~5000km2时,c=0.023;F=5000~10000km2时,c=0.025。3、”五省一市规划水文对口意见”。1961年9月,水电部提出”五省一市规划水文对口意见”。该办法具体内容不详,但计算结果与其以后的计算办法相比,明显偏小。4、”沱河地区除涝规划排水模数计算报告”。1963年10月,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及北京设计院共同编制了”沱河地区除涝规划排水模数计算报告”(以下简称”1963年二院成果”),对本地区由暴雨间接推算设计排水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资料用到1962年),并提出了各项数据的采用意见,该成果是其后计算办法的基础。”1963年二院成果”对蚌埠、徐州、永城、夏邑、砀山、泗县等七个单站进行了暴雨频率分析,最后建议在沱河地区设计最大三天点雨量统一采用下列数据:均值H3=125mm,Cv=0.55,Cs=3.5Cv。该成果基本上是淮北地区的平均情况,对沱河永城以上略偏大,对濉河流域中下游略偏小。设计最大三天暴雨的前期降雨影响Pa:3~5年一遇为45mm,10~20年一遇以上为55mm。排模计算采用M=kRF-0.25的型式,建议k=0.023。对超标准修峰问题,考虑每超标准一级打9折进行修峰。5、”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河沟设计排水模数计算办法”。1964年8月,安徽省水电厅设计院印发了”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河沟设计排水模数计算办法”(以下简称”1964年计算办法”),该”计算办法”是以”1963年二院成果”为基础,仅是在暴雨点面关系上进行修订而编制的(经分析,”二院成果”中的点面折扣关系在淮北地区普遍采用偏小)。该办法将淮北分为a、b、b’、c四个降雨径流关系分区,各区有相应的关系线。按该”计算办法”所得的排水模数和设计流量,一般约较1961年”五省一市规划水文对口意见”中的标准提高一级,即3年一遇约合原5年一遇,5年一遇约合原一遇。各频率不同面积的三天暴雨量成果如下表(单位:mm):面积(km2)3年一遇5年一遇一遇20年一遇100135167215262500131164207251100012816020024230001191451782115000112134159186各频率不同面积的a、c分区排水模数成果表(单位:m3/s/km2):面积(km2)3年一遇5年一遇一遇20年一遇a区c区a区c区a区c区a区c区1000.5530.2180.7790.3141.2000.5751.5400.8755000.3490.1410.5050.2040.7620.3540.9760.52910000.2830.1150.4100.1640.6150.2790.7830.41530000.1900.0780.2670.1060.3980.1680.5010.23650000.1510.0600.2050.0820.2990.1210.3730.1626、”淮北除涝水文计算办法”。1970年2月原水电部淮河规划组提出了”淮北除涝水文计算办法”(以下简称”1970年北京对口成果”)供淮北省际河道规划工作参考。这个材料与”1964年计算办法”相比,除涝模公式的综合系数K值由0.023加大为0.026、原c区径流系数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余变动不大。该成果是在分析了包括1963、1965年等大水年在内的较多资料的基础上,经有关各省水文工作人员讨论,考虑了地区之间的平衡而制订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