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x
上传人:书生****35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A偌大(nuò)倏忽(shū)蜷曲(quán)骸骨(hài)B响晴(xiǎng)发酵(jiào)哪吒(zhā)须臾(yú)C尴尬(gāng)匿笑(nì)瘫痪(tān)啜泣(chuò)D宽恕(sù)发髻(jì)喑哑(yīn)炫耀(xuàn)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2分)A骇人听闻随声附和宽洪大量蛛丝马迹B滚瓜乱熟独具慧眼恍然大悟疲倦不堪C不求甚解形影不离不可抗据絮絮叨叨D喜出望外脸色憔悴各得其所水波粼粼3.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A.公交司机吴斌同志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获救的市民们耿耿于怀,一生难忘。B.王老师看到我们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C.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D.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亚洲网坛的骄傲。4.下面语文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我们在刻画人物时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从而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B.想象和夸张是童话的重要特征,虚构的故事,离奇的情节,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C.《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元代小说家。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塞翁失马》说明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5.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弯弯的月牙虽没有耀眼的光辉,但同样可以照耀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澈的溪流虽没有博大的胸怀,但同样可以滋润大地。6.修改病句,并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1)移动互联网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接受信息的能力。(2)是否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是衡量党员干部党性坚定的重要标准之一。7.古诗文填空(8分)(1)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2)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3)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4)《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孔子慨叹时光流逝,劝人珍惜时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0分)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竟不可得()⑷但知其一()9.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2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0.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15分)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②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③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④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