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推断题2.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化学推断题2.doc

初中化学推断题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5初中化学推断题2典型例题:1.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请回答:(1)A的化学式为;(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2.小彤的一副眼镜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铜质镜架上出现了一墨绿色物质,他想将其除掉。经查阅资料得知: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于是他和几个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1)实验①是向铜绿中加入适量常见无色液体B,再加热至沸,沉淀仍然不变色。实验②、③中C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为满足实验③反应所需的外界条件,应该使用关键仪器名称是。(2)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此过程中,判断铜绿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3)将A的溶液5~9滴滴入5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稍加热即变△黑色沉淀D。写出蓝色絮状沉淀转变为D的化学方程式。(4)已知2Ca(HCO3)====CaCO3↓+H2O+CO2↑,则热稳定性CaCO3>Ca(HCO3),由此推理上述实验中铜绿、蓝色絮状沉淀、物质D三种化合物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均写化学式)。(5)经过讨论.同学们建议小彤可以用除去镜架上的绿色物质。④③①②工业废水污泥溶液1固体溶液2Ag溶液3硫酸亚铁晶体3.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分离所得混合物的方法是。(2)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理由是.(4)步骤④的操作是,溶液2和溶液3为什么要混合?.4.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2)F→G的反应类型(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4)指出B的一种用途5.在下面关系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1)写出化学式:甲是,G是;(2)写出H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J溶解于稀盐酸中,溶液呈黄色,反应完全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纯净的D的粉末,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6: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稀盐酸五瓶溶液。将其任意编号:A、B、C、D、E,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实验A+BA+EB+CB+E现象产生沉淀产生沉淀产生沉淀产气泡(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B,C,D,E。(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EB+E7.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红色固体③ABDEFCGY高温②X溶液过量稀盐酸①lO2加热④无色气体浅绿色溶液(1)A物质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3)C物质固态时的名称,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4)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5)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8.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⑴装置I的作用是。⑵装置Ⅱ是CO2和H2的反应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不写反应条件)。⑶装置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为。⑷从装置Ⅰ、Ⅱ、Ⅲ可看出,O2的来源是CO2和H2O,若产生896gO2,消耗1012gCO2,则同时消耗H2Og。9.现有A~E五种常见物质,其中B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D是固体单质,C、D、E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写出:(1)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D___________。(2)反应E→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C→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