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酒箴》赏析.docx
上传人:小宏****aa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扬雄《酒箴》赏析.docx

扬雄《酒箴》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扬雄《酒箴》赏析扬雄《酒箴》赏析《酒箴》是出自《汉书·陈遵传》中的一篇短箴。箴是汉代赋体作品之一,像铭文一样起到规劝警戒的作用。《酒箴》据说是扬雄为讽谏汉成帝而做,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咏物小赋,成为后世典范。陈遵曾引用。后来唐代吕岩也有同名《酒箴》,但只有八个字,类似于游戏之作回文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扬雄《酒箴》赏析,欢迎阅读。酒箴作者:扬雄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碍,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注释子犹瓶[1]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2]。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3]不入口,臧[4]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5]。一旦叀碍[6],为瓽所轠[7];身提[8]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9]。[1]瓶,古代汲水的器具,是陶制的罐子。[2]眉,边缘,和水边为湄的“湄”,原是一字。[3]醪(劳),一种有渣滓的醇酒。[4]臧,同“藏”。[5]纆(墨)徽,原意为捆囚犯的绳索,这里指系瓶的绳子。[6]叀(专)碍,绳子被挂住。叀,悬。[7]瓽(挡dàng),井壁上的砖。轠(雷),碰击。[8]提,抛掷。[9]鸱(痴)夷,装酒的皮袋。鸱夷滑稽[1],腹大如壶[2]。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3],托于属车[4]。出入两宫[5],经营公家[6]。由是言之,酒何过乎?[1]滑(骨gǔ)稽,古代一种圆形的,能转动注酒的酒器。此处借喻圆滑。[2]《汉书》作“腹如大壶”。今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书所引。[3]国器,贵重之器。[4]属车,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5]两宫,指皇帝及太后的宫。[6]经营,奔走谋求的意思。以上四句显然指那些帝王贵族的追随者。下文补足两句反语,以寓讥刺。赏析从表面看来,原文是说水瓶朴质有用,反而易招危害,酒壶昏昏沉沉,倒能自得其乐。读者如不能体会扬雄的本意所在,也会产生不良印象,因此,后来柳宗元又作了一篇,将扬雄的话反过来,从正面叙说,另成一篇很好的文章《瓶赋》。其实也是相反而适相成的。乍一看,扬雄这篇典型的状物小赋,着力描述的是两种盛器的命运:水瓶质朴有用,反而易招损害;酒壶昏昏沉沉,倒能自得其乐。然而,请注意开篇那句话:“子犹瓶矣。”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意图在借器喻人。扬雄其人患有口吃,不善言谈,但文名颇盛。他的这篇《酒箴》,用的当是曲笔,反话正说,语近旨远,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其良苦用心,无非是要谏劝世人:莫为酒惑,应近君子而远小人。拓展:酒箴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酒箴[两汉]扬雄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碍,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译文你好像陶制的罐子。看你所处的位置,就像被悬挂在井口边。虽处于高处面临深水,的一下便有危险。你肚里所装的不是酒而是凉水。你不能左右晃的,并被拴上绳悬挂在高的地方。一旦绳子被挂住,被井壁上的砖碰碎,便会被抛到浑浊的泉水中,粉身碎骨。你的用处只仅限于此,还不如装酒的皮袋。装酒的皮袋尽管圆滑,肚子却大得像壶。尽管整天往里边装酒,人们仍会借它来买酒。它还被视为贵重之物,经常被放入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上。它甚至还出现在皇帝和太后的宫中,在官府里奔走谋求。从这一点来说,酒本身又有什么过错呢?注释箴:一种规戒性的文字,大多有讽谏之意。瓶:古代汲水的器具,是陶制的罐子。眉:边缘,和水边为湄的“湄”,原是一字。醪:一种有渣滓的醇酒。臧:同“藏”。纆徽:原意为捆囚犯的绳索,这里指系瓶的绳子。叀碍:绳子被挂住。叀,悬。瓽:井壁上的砖。轠:碰击。提:抛掷。鸱夷:装酒的皮袋。滑稽:古代一种圆形的,能转的注酒的酒器。此处借喻圆滑。国器:贵重之器。属车: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两宫:指皇帝及太后的宫。经营:奔走谋求的意思。公家:指官府。赏析:《酒箴》短小精悍,是典型的状物小赋,而寄寓深远。在后世的小赋中起了示范的作用。全篇只在开头“子犹瓶矣”一句,点明作者的意图是在借器喻人,其余全部描叙两种盛器的命运遭逢,语近旨远,十分隽永。全文分两个部分:前面写打水陶罐,后面写盛酒皮囊,看似调侃之作,实在借物抒怀:那朴实无华的水瓶,常遭危害,那浑浑噩噩的酒袋,却自得其乐。作者通过对这两种器具的迥异遭遇,抨击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幽默、讽刺、愤世嫉俗都在这一篇极富有幽默情趣的文章中表现出来了。读来既饶有兴味,又让人颇有心得,反讽的语言表达的'是一种人世间的某种真谛。水是自然的、无色的、透明的,装水的瓶子也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