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慕课为契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小代****回来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以慕课为契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论文.docx

以慕课为契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慕课为契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论文以慕课为契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论文慕课,说到底只是"课"而已,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接下来小编整理了以慕课为契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一、慕课的由来与特点作为一种新近涌现出来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背后的理念却有一个不短的历史,它其实是发端于过去那种发布信息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网络开放资源整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但慕课的实际主张和成型结构却是相当新近的。慕课不同于传统的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等渠道进行远程教育,也区别于教学视频网络共享课或者公开课,更有别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慕课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与以上的单向“在线课程”不同,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进程、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在慕课模式下被完整系统地在线实现。慕课作为由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有以下特点:第一,大规模性。课程数量大、课程注册人数庞大以及课程活动覆盖面极广,仅慕课三大支柱之一的Coursera就吸引全球81所高校和机构加盟,共享386门课程,注册学生超过400万,每门课程平均有330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注册,相当于传统课程学生人数的几百倍。第二,无时空限制性。慕课在一定程度上说等于取消了大学的校门,不只是大学注册的校门,更重要的是时空隔绝的校门,慕课作为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颠覆了传统学习模式,创造了时间无限制、地点无要求的跨时空获取知识的方式。第三,开放性。慕课尊崇创用共享协议,7×24小时全天开放,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随时随地进来学。第四,可重复性。慕课作为网络在线课程,只要注册,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重复学习、重新体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回放或快进。第五,互动性。慕课提供客观、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如随堂测验、考试等,而且还能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这样学习者就可以自我管理学习进度,可以自动批改、相互批改或小组合作,从而保证教学互动。第六,娱乐性。慕课的视频课程通常被切割成10分钟或者更小的微课程,由很多小问题穿插其中,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过关才能继续听课,不少学生为此上瘾,欲罢不能。二、慕课兴盛引发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慕课”的兴盛,起源于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和需求。现实中,很多高校选课需要秒杀、拼人品,说明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目前,贡献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的载体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模式挑战着中国高等教育现行教育体制,亦引发我们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慕课的核心在于“学”,强调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首先,慕课大规模和无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成为可能,慕课开放性、操作简单、学习成本低廉等特点使学生自主学习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其次,慕课的可重复性使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回放或快进,避免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对于不熟悉的内容老师讲过去就过去了,而熟悉的内容却只能硬着头皮去听的现象。最后,慕课的互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互动,强调学生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和领悟,是一种静态的学习方法;互动着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交流,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慕课的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现行高等教育以“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坚持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毫无疑问,慕课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在对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首先,慕课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要求高校必须变革管理的行政化模式。高校管理行政化是目前困扰中国高校的顽疾,这就要求重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行政权力必须让位于学术权力。只有学术至上,中国的高校才不至于在慕课浪潮的冲击下落伍,才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其次,慕课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核心和基础,而现行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授”为主,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定位和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而慕课的娱乐性对教学关系的定位和处理具有启示作用。教师的授课内容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想法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授课过程中巧妙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答案、设计环环相扣的课程环节等。再次,慕课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要求高校必须把学生的教学评价真正落到实处。高校现行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教师同行以及学生等多层次评价。目前学生评价的方式普遍是网评,应该说网评的初衷是好的,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