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政治生活》主干结构图+主观题答题技巧+常.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专题二 《政治生活》主干结构图+主观题答题技巧+常.doc

专题二《政治生活》主干结构图+主观题答题技巧+常.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201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资料(新课改版)目录二.1.《政治生活》主干结构图………………。。。。。。。。。。。。。。。。。………………202.《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常用观点汇总……。。。。。。。。。。。。。。。。。…………..243.《政治生活》主观题解题技巧……………。。。。。。。。。。。。。。。。。……………..27《政治生活》主干结构图两者关系公民的政治参与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与国家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政府怎样做好某事政府行使权力对权力的监督政府行为政治生活人大制度及其他国家机关政党制度及党和政协政治制度及其他行为主体民族与宗教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时代主题国际关系国际社会一、公民与国家1、国家与公民(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国家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从国家权力的角度: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从行使权力的角度:政府要对人民负责,依法行使权力,权力的行使要受监督,公民有监督权,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2、公民的政治参与广泛性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特点真实性行使政治权利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基本内容履行政治义务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能政治参与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主选举相结合民主决策重要内容民主管理要求:依法有序政治参与民主监督问题:公民为什么能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是什么?公民应怎样政治参与?3、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法律保障: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基层民主制度本质保障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内容:真实民主形式:多样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统一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点问题:人民为什么能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二、政府行为(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1、政府行使权力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决定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性质政府职能反映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决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决定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政府性质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问题:政府为什么能够行使权力?政府有什么权力(职能)?政府应该怎样行使权力?2、对权力的监督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什么要监督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会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监督的意义人大的监督共产党的监督政府的权力由谁监督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怎样监督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一切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监督对象公民的监督权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渠道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怎样行使3、以政府为主体的两类主观题政府的性质和宗旨用来回答“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政府的职能工作原则用来回答“政府怎样做好某事?”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三、政治制度及其他行为主体1、人大制度及其他国家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人大代表(产生及职责)组成选举产生人民如何当家作主(政体)谁当家作主(国体)问题: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为什么说人大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2、政党制度及党和政协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根本准则、重要机构政协(性质、职能)党的领导科学执政党的执政方式民主执政国家的性质依法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决定党的性质践行“三个代表”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人民的选择改进执政方式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共产党为什么能执政?党怎样才能执好政?比较党的执政方式与政府职能的异同。四、民族与宗教公民自觉履行义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关系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贯彻巩固发展实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