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蛙》中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与意义2009年,中国导演顾长卫执导的电影《蛙》上映,该电影结合了家庭伦理、人际关系、城乡差异等题材,影片通过一对城市夫妇与乡村老人的故事,反映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除此之外,该电影中还使用了丰富的隐喻,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其中,电影中蛙的形象被广泛解读为对代表乡村的老人的象征,而东北的冰雪天气则被解读为代表暴力、孤独和冷漠的境遇。这一过程提示我们,隐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思维中的认知机制,对于理解人类的认知行为和交流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将探讨《蛙》中的隐喻认知机制,分析隐喻在影片中的表现形式以及背后的认知过程,对于进一步了解人类思维与交流方式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分析《蛙》中隐喻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影片中的场景、台词、镜头等元素的分析,抽取并总结其中的隐喻表达方式。(2)探讨《蛙》中隐喻的认知机制。以传统的概念隐喻模型为基础,对影片中的隐喻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电影、剧本、评论等素材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丰富我们对隐喻在影片中的表现形式、背后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并运用实例分析的方法探讨隐喻的认知机制。3.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1)总结《蛙》中隐喻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拓展对隐喻的认识和理解。(2)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深入探讨概念之间的联系背后的认知过程,揭示隐喻在思维与交流中的作用。(3)对于人类思维与交流方式的了解和探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有助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4.研究方案安排本研究计划从2021年7月开始,共计3个月,主要工作安排如下:(1)文献综述,对隐喻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2)影片分析,仔细观看《蛙》电影,对其中的场景、台词、镜头等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隐喻表达方式的形式和特点。(3)实例分析及数据收集,从电影中抽取几个典型的隐喻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查阅一些影评文章和评论,收集数据以做进一步的分析。(4)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对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并结合文献和背景知识撰写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