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注重方法抓重点第二轮复习第一篇:注重方法抓重点第二轮复习注重方法抓住重点----第二轮复习(2010-03-2016:00:15)转载标签:分类:教学讲解高考教育杂谈注重方法抓住重点----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已掌握的知识,使之成为系统并形成综合能力。在这一轮复习中,考生要按照高考《考试说明》和近几年本省市高考题涉及的知识能力要点,将各个考点的知识分成专题进行整理和训练,并做一些综合能力训练题,强化知能融合,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二轮复习,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一)归纳分类,强化记忆(字音、字形、名篇名句、文学常识)对字音、字形、名篇名句、文学常识这些识记层级的考点,要归纳整理,以强化记忆。字音可以分容易读错的字、形声字、多音字、成语中难读的字等几类,字形分容易写错的字、形似字整理。要综合运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方法识记。对于名篇名句,要准确记忆,还要在理解和赏析的基础上,分类整理。要将文学常识按国别、时代、体裁进行梳理识记,并且做到准确记忆。要做到书写正确,难写的字,易混的字,通假字和虚词,要重点识记,尽量避免出差错。(二)结合语境,辨析细微(实词、虚词、成语、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实词,要注意准确辨别词义,分清词语的搭配关系,明确具体语境,弄清语体,辨清轻重,辨明色彩。近义词的辨析,重在区别不同语素,如“遏制”与“遏止”,前者重在“制”,即“控制”,后者在“止”,即“阻止”。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应该使用的词语。对于虚词,要注意辨明语法关系,弄清搭配组合,明确位置顺序,注意成分完整。对于熟语,要注意感情色彩,不要褒贬不分,要准确理解词义,不能望文生义,故意曲解,不要谦敬失度。复习标点符号,要抓住重点,学会根据语境正确使用标点。本轮复习的重点是:使用问号要注意语气,使用引号要注意位置,使用顿号要注意词语和短语间的并列关系,使用省略号要注意省略号后面不能用“等”“及”等词,使用括号要注意注释性词语应该紧贴被解释的词语,使用书名号要注意主题、栏目等只能用引号而不能用书名号等。(三)熟记类型,掌握方法(辨析并修改病句)要熟记病句的六大类型,掌握辨析和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辨析病句是客观题型,可以采取语感感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和逻辑推断法来确定病句的类型。修改病句是主观题型,原则是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要对症下药,一般方法是“增”“删”“换”“调”四个字。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言表达题中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历年来得分率都很低。考生要掌握规律,并抓住典型题目和重点病句反复训练,以提高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四)抓住意象,善于表达(诗歌鉴赏)要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意象,能够赏析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能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特别是诗歌的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用典和诗歌的风格。同时,还要能够评价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在本轮复习中,应该以抓住意象,体悟意境和书面表达为重点。要特别注意表达训练,答题要有观点有材料,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五)注重迁移,举一反三(文言文阅读)对于文言实词,平时要结合教材认真积累,特别是要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注重迁移训练。对于18个文言虚词,要反复训练,掌握规律。信息筛选有分类和匹配两种题型,要分别训练。综合题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要注重解题技巧。文言翻译是主观题型,要熟悉评分标准,树立得分意识,加强踩点训练。要把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有关知识落实到译文之中,做到直译与意译结合,力争信达雅。(六)警惕陷阱,弄清题旨(社科文、科技文阅读)要整体阅读,宏观把握文意,同时弄清各段的侧重点和段落的转换过渡。从题型上看,除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宁夏、海南是主客观综合题外,其余都是客观题型。做客观题要读懂题干,弄清说明或评论的对象,找准对应的阅读区间。要对照题目研读原文,注意细心核对。要熟悉并善于识别命题者设置的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转移话题、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张冠李戴、因果倒置、强加因果、武断绝对、误用模式、错用时态等陷阱,做题时能够对号入座,迅速准确地找到答案。(七)分清类型,有的放矢(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主要是主观题型,一般有理解关键性词句、信息筛选整合、归纳内容要点、归纳主旨、理清文思、推断和想象、表达技巧、审美鉴赏等类试题,考生要分清类型。要把握文章选用的材料和作者的情感,结合语境深入领会,注意上下文的过渡和照应。命题者设题,有的是简答题,只需问什么答什么即可;有的是论述题,还需要到原文中去找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要按要求答题,有的放矢,不能挂一漏万。(八)明确题型,有备无患(语言表达与运用)语言表达与运用包括扩充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