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护理与职业防护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16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输液护理与职业防护学习PPT教案.pptx

输液护理与职业防护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输液护理与职业防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注射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护理人员由于职业暴露受到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80%~90%的健康医务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剌伤所致。通过本课件学习,使学员能明确输液护理相关的职业危害和职业防护措施。输液护理是常用的一种临床护理操作。据统计,1990年81%的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上需花费全天75%的工作时间。目前,超过80%的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不同形式的静脉输液治疗,而且治疗往往持续到治疗结束。输液护理相关的职业危害有:针刺伤造成职业暴露;接触有毒有害药液,如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等。据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的报告,每30秒钟在我们的同行中就会发生一次事故,就会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的针头扎伤,每年将近有100万次的针扎伤事故。我们国家艾滋病感染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性病每年递增15%,结核病患者约500万我们国家艾滋病感染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性病每年递增15%,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居世界第二位,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已达到200万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我国人口的15%,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总数的1/3。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人,居世界第二位,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已达到200万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我国人口的15%,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总数的1/3。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二、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很容易发生手刺伤;抽血结束拔出针头时,也容易造成针刺伤;收拾手术污物时也容易发生针刺伤平;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也容易发生针刺伤;在处理输液器时也是容易发生针刺伤的一个环节。针刺伤的另外一些原因包括:防护意识薄弱、工作紧张、劳动强度大、工作人员性格急躁、疲劳、计划性差等,另外,没有使用安全的用具也容易发生针刺伤。三、针刺伤造成职业暴露的危害针刺伤可以传播20多种血源性疾病,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对暴露者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可使其产生恐惧、紧张、悲观等情绪,有人甚至因为发生了职业暴露而停止了工作。另外,针刺伤对家庭和社会也会造成一些影响。、针刺伤的预防措施2000年11月6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联邦针刺安全和防护法案》,要求美国的医疗机构必须为其工作人员提供一系列的安全保护服务。1.提高防护意识,养成安全的习惯。要在学校教育、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等方面都要加强针刺伤的预防教育,而且要持之以恒形成常规。2.实施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就是把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的时候,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特点是: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标准预防的措施包括:接触感染物品后立即洗手;尽可能应用不接触技术,能不接触的就不要去接触;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和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处理所有尖锐物品时应特别小心。3.安全处置针头:保持针尖远离你的身体;保持你的手远离针尖;操作完毕应立即将你的尖锐器具放入利器收集箱内;利器收集箱应放置到位,理想位置是伸手可及的地方,以方便即用即弃。输液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二、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常继发于导管异位所致的静脉血栓或血栓性静脉炎。预防及处理方法包括:保证导管尖端的位置正确,每天评估置管病人,出现不适或输液不畅时要及时处理,必要时要进行造影检查确诊是否发生了静脉血栓。如果发生了静脉血栓,要把导管拔出,并进行溶栓治疗。4.预防外周静脉输液时选用上肢静脉,因为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发生血栓和炎症;避免在瘫痪肢体作静脉输液;穿刺局部消毒要严密,穿刺针牢固固定,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切忌在同一部位的一条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长期静脉输注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太粗对血管损伤大;浓度高、刺激性较大的药物,选用中心静脉导管;严格控制各种输液微粒。(三)静脉渗漏性损伤1.原因(1)操作不当:药液渗漏主要是由于穿刺不当,针头位于血管外,或针头固定不牢等所致。(2)局部静脉内压增高:①静脉痉挛;②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血流迟缓、静脉回流不畅,造成静脉内压增高;③长期输注高渗液或碱性液,引起局部静脉炎或静脉血栓。④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等。(3)血管通透性增高:如输注某些离子性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