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宜欣****外呢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和和5:21/2:1/3和6:4和1:4二、探索新知1.比例各部分名称。(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60:40内项:6o外项:40(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如::=60:40外内内外项项项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两个内项的积是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1两个外项的积是两个内项的积是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60/403.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5)学生归纳。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4.填一填。(1)1/2:1/5=1/4:1/10()()=()()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1)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材例2)。教学目标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重点难点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情景导入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气温的表示,谁能说一说温度都是怎样读写的组织学生讨论回忆上一课内容。师:很好,大家都很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负数知识。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2)新课讲授1。教学例2。(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xx,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2。归纳正数和负数。(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xx,+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的“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答案:4+4151负数有:—7?3正数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2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正数:+8负数:—8+4—4+20xx—20xx+500—500+100—100+20—2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第3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教学内容借助数轴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教材例3)。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重点难点认识数轴、0。情景导入教师用CAI课件演示教材的主题图。教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新课讲授教学例3。(1)教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汇报。(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5)引导学生观察数轴:①从0起往右依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