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借助列表,则比较容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指导: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几年来每一学期的数学广角学了些什么。探索例5时,应当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通过读题、说题意,使学生明白每两点之间都能连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画、试试,再来讨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回答3、探究例7时,必须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游戏设疑,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新知学习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圆柱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生想象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底面是两个圆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获得求“圆柱体表面积”的算法。学情分析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圆柱侧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及求法。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情感目标:体验成功的收获,体会小组合作探索成功过程的喜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师引导,动手操作得出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难点: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圆柱由几个面组成?上下两个面是什么?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2、圆面积怎样求?3、长方形的面积呢?二、创设情境,引起兴趣:出示一顶厨师帽,让学生观察,做着一定帽需要多少布料?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能解决吗?教师借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三、自主探究,发现问题。1、分组,讨论:(1)、动手将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你发现了什么?)圆柱的侧面剪开发现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地面周长×高。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2)、复习引导:(用旧解新)上下两个圆的面积怎样求?(如果已知底面半径就能求出底面积)(3)、小结:小组讨论,将公式延伸。圆柱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Ch+2πr2=πdh+2πr22、知识的运用:(回到情景创设)(1)、出示例题:例2:假如一顶厨师的帽子,高28厘米,帽顶半径10厘米,做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用进一法结果保留正是整十平方厘米)(2)、独立试做:(3)、集体讲评。(4)、讲解进一法。3.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这一节课重点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运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