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0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考说明文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docx

中考说明文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说明文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张金贵2013.4一.考试纲要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准确概括文中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或科学知识;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二.命题热点1.重要板块之一,18分左右,选材来自课外,内容涉及人们普遍关心的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体会其中包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2.考点可能涉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结构以及理解关键词句、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等。三.解题技巧(一)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1.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特征(2)事理说明文:介绍科学知识2.把握说明的对象:(1)区分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物本身就是说明的对象,往往可从题目中找出;事理说明文,不能仅看题目,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综合分析,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2)抓住文章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不能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3.把握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概括说明的内容:(1)找中心句文章(段落)的开头或结尾(2)从文中概括、提炼、归纳(3)注意:勿被表面特征蒙混,须细读全文,总体分析,以把握本质特征。(二)理清说明的顺序和结构1.常用的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事物发展演变的过程(2)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群)或实体(3)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一般到个别等等说明顺序的确定:(1)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2)把握标志性语言(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从说明对象看,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从标志性语言看,空间顺序有------,时间顺序有------,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2.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引出说明对象——解说说明对象——总结说明对象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常用在逻辑顺序的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中)。说明的结构的分析:对全篇而言: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中的总分关系对段落而言: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逻辑顺序中的总分关系(三)辨识说明的方法并领会其作用说明方法定义作用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晰。引资料引用名言警句或者典籍、故事等来说明事物。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打比方用比喻手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作诠释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性)。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举例子举出实例来说明事物。举---的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周密的规定性说明。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更科学、更概括地揭示了生物的特征。作比较选用具体的或人们熟知的并和要说明的事物有某种联系的事物与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或用数字对比,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列数字用列举数字来突出事物特点。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列图表运用直观的示意图和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理)特点。具体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直观更简明。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温馨提示:1.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整,而作诠释不要求完整。2.根据内容给事物下定义:(定义内容的名字)是---的(事物本质特点)---(种类属性);(事物本质特点)---(种类属性)叫---(定义内容的名字)品味说明的语言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往往考察那些要么是关键信息点,要么是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是承前或启后省略了相关阐释内容的词语。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辨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近)义词的差异;(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的或隐含的内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句子有以下几种情况: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抓住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义;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结合上下语境,整体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