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软弱地基上旧路加宽的路基综合处治设计隧道网www.stec.net(2005-8-10)摘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要:软弱地基上旧路加宽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并保证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避免道路通车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等病害。该文介绍广州番禺区s:362线沙湾至紫坭段加宽工程的路基综合处治设计着重论述软弱地基处治、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的方法,为珠江三角洲及其他旧路加宽工程提供借鉴。关键词:软弱地基旧路加宽地基?沉降设计广州市关键词中图分类号:TU47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16(2005)020026041概述省道$362线沙湾至紫坭段位于广州市番禺区西南面的沙湾镇境内,原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2m,水泥混凝土路面宽9m。随着区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该路段交通量迅速增加,至1998年日平均交通量达到了16566辆(混合车型),使公路处于超负倚运作状态。为此,当地政府决定对该路段进行加宽改造。加宽工程施工图设计于2001年2月完成,同年7月开工建设,2003年年初完工。该工程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乡结合部干线公路改造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具有以下特点:(1)标准高、路幅宽:设计路基宽度为35m,行车道为双向八车道,中央分隔带宽3m;(2)位于城市边缘,房屋建筑、地下管道及地面线路拆迁多,对路基工程也有一定的影响;(3)沿线地表广泛分布有人工杂填土、淤泥及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软弱地基较多;(4)一般路基填土高度较小,低路堤多;(5)道路交通量大;(6)全线基本上是沿着旧路作单边拓宽。路基加宽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并保证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避免道路通车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等病害。为此,设计中采取了一系列路基综合处治措施。目前,道路加宽已经完成并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运营使用,大多数构造物功能正常,但也有不如意之处,由此使我们得到了一些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本文对该路段加宽工程路酆洗χ紊杓?进行总结,为其他珠江三角洲地区旧路加宽工程提供借鉴。路基综合处治设计的目的与要求2路基综合处治设计的目的与要求2.1旧路加宽常见病害及其产生原因在道路拓宽工程中,因新老路基之问不均匀沉降而导致道路通车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等病害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软弱地基地段,新拓宽路基工后沉降较大,而老路基的固结沉降已基本完成,新老路基结合部位沉降量不一致,在新老路基之间产生相对过大的差异沉降,成为道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另外,在旧路边坡上进行拓宽填筑,新填的土方和运营后的汽车荷载也会引起老路基的附加沉降,进而引起老路基变形,甚至可能出现路基拉裂、下沉过速等病害,如图1所示。图1新老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拓宽路堤引起原有路堤的变形(1)软弱地基的工后沉降,导致新老路基之间的沉降差异。新拓宽路基工后沉降较大,而老路基的工后沉降已接近完成,这样就产生一个沉降差值;(2)新加宽路基土的压缩变形和塑性累积变形比老路基大;(3)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不当;(4)水的作用。2.2路基综合处治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进行路基综合处治设计之前,必须作原有旧路的调查和详细和地质勘探工作,收集有关旧路基设计、施工和现状的资料。然后,在分析旧路基固结沉降的情况,以及拓宽新基对旧路基影响的基础上,找出引起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的因素,确定相应的路基综合处治措施。该工程原有旧路采用了设砂垫层和袋装砂井加砂垫层等方法处理软弱地基。旧路通车今已近二十年,从理论计算,地基固结度已接近100%,故可以认为老路基的固结沉降已基本完成。根据现有旧路状况和沿线地质条件,路基综合处治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地基处治,减少新拓宽路基的工后沉降量,控制新老路基的沉降差;(2)通过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处理,加强新老路基的结合强度,减轻新老路基因材质、施工质量及路面结构层的差异等所引起的病害;(3)完善排水防渗系统,阻止雨水渗入新旧路基结合面。3地基沉降与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在旧路加宽设计中,地基沉降和路基稳定性分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沉降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决定地基是否需要处理和选择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也是控制路基填土施工的依据。该工程地基沉降和路基稳定性分析按《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以下简称《软基规范》)第4节的规定进行,并采用理正软土地基路基设计软件计算。3.1稳定验算采用圆弧条分法进行稳定验算。施工期验算采用总应力法计算,营运期验算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稳定安全系数容许值按《软基规范》表4.2.4的规定。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作用按在常规的圆弧稳定分析方法中增加一个拉力的办法进行考虑,把加筋力作为水平力施加于滑动土体,来计算其稳定性和确定加筋层数。3.2沉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