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育人、以情优教(陶丽).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以爱育人、以情优教(陶丽).doc

以爱育人、以情优教(陶丽).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爱育人、以情优教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陶丽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是老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的表现,也是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的主要标志,又是老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作用是其它教育因素和力量无法取代的。老师爱学生就是期望学生成才。这期望表现在对学生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使之牢固灵活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其才干,陶冶其各种高尚的心理品质与情操。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老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老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教育因素。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让学生特别是那些个性有缺点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得以正常地发展。1、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小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害学生的心。老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2、耐心说理,稳住学生情绪。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这就要求老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老师必备的心理品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老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说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如我班有位学生被戏称为“睡觉大王”,午睡经常性迟起床,常常耽误了集队的时间;人又长得高大,班上学生都敢怒不敢言。为此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针对他的错误思想,我找他谈话,帮助他分析提高认识。我先问他:“睡懶觉有什么好处?”他说不出来。又问:“睡懶觉有什么坏处?”他又说不出来。我帮他列举数条,逐条分析,让他明白道理。3、以情促行,澄清学生的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满足学生在情感上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对老师动机的服从。老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崇高的精神境界决定老师要具有宽广的心胸,不在学生面前计较个人的尊严和得失,在与学生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严于律己。由于学生幼稚、不成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常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时是老师意想不到的。我们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应以宽容的精神对待。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着了解、信任、等待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渗透了一种对事业、对孩子的诚挚的热爱。4、爱要做到心理相容,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老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有可爱之处,你不会不去爱他们。在有的老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也是常人所没有的。他们明知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如果老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5、提出期望,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崇拜的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老师在了解他们的理想之后,向他们提出要求,让学生生活在实现目标的期望状态之中。我班有一名生性懒惰的学生,在一次跑步中,他跑得很快,我便夸他“身体好,体育棒,三好中也有一好了。”赞美犹如阳光照亮了这位同学的心扉。以后在体育活动课上,让他当小组长,他很负责,让他分管包干区,他干得不错。在老师的期望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被唤醒了,他的主动性、积极性都会增强。6、宽严相济,在表扬中有批评,在批评中有表扬。“爱”并不能溺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而是把对学生的温情和严格相结合。要“严中有爱”,“爱中见严”。不能因为优生就“爱中无严”,也不能因为差生就“严中无爱”。对于差生要“严中有爱,严之有序”,不要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才能启发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老师平易近人,和学生打成一片,以诚相待,方可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