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96户菜.doc
上传人:依波****bc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96户菜.doc

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96户菜.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96户菜农的实证分析*本研究得到浙江省自然基金:基于菜农生产质量控制行为分析的浙江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研究.(Y605313)的资助,特此致谢。同时,感谢研究生朱丽娟在调查、数据录入等多方面的帮助。周洁红周洁红,浙大“卡特”副教授、博士。摘要:本文应用浙江省10个地区21个县(市)396个蔬菜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影响菜农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由主到次为:化肥、农药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认知、蔬菜种植面积、菜农家庭收入结构、菜农的道德责任感、菜农接受培训学习情况、菜农加入产业化组织、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影响、社会舆论、期望内在报酬、获得认证情况、同行的影响、期望外在收益。为此,需要政府通过加强宣传、经济利益引导、技术支持等非行政手段的干预。关键词:蔬菜种植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一、引言与其它农产食品相比,蔬菜茬口复杂,生长周期短,病虫害多,肥水要求高等,这些生产特点决定了蔬菜安全控制难,蔬菜污染控制更依赖于生产者的栽培管理知识等特性。我国目前80%菜区生产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采取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因此,尽管蔬菜到达消费者之前环节众多,污染源极广,但对蔬菜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更确切地说,对蔬菜种植户的生产行为的管理成了蔬菜安全管理中的关键点。然而,从现有研究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文献看,虽然国内学者对农户的各种经济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包括蔬菜种植户在内的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研究一直较少。从国内研究看,夏英等(2001)、汤天曙(2002)最早将研究的眼光投入到生产者身上,他们借鉴发达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供应链综合管理的经验,建议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安排应建立在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的基础上。王华书等(2004)对农产食品安全的根源,即农户超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动因进行了研究。张云华等(2004)则利用地区农户调查数据,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施用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卫龙宝等(2004)通过对浙江省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产品质量控制方式的调查,认识到农业合作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与提高有很大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加强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理论和定性的描述,即使有一些定量的分析,由于以农产品大类为研究对象,在选择影响农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指标体系上存在困难,因不同农产品生产、流通方式不同,相应的安全管理特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并且样本规模要求高。因此,现有以大类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的小样本的实证研究难于取得令人信服的结论。虽然发达国家与我国一样,对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研究散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研究中,但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安全管理包括生产者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研究上已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理论研究体系和实证的研究体系,如Caswell(1998)、Buzby等(1999)、Starbird(2000)、Henson等(2001)、Annandale(2000)、Goodwin等(2002)对安全产品供给动机、安全管理规制对生产者成本的影响及其生产者对安全管理规制的反应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由于社会条件、政治制度、生产规模、市场结构、产业组织形式、生产者素质等差别,其成果在我国的适用性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检验。为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将以Ajzen(1977,1989)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构架,通过对影响浙江省蔬菜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因素分析,并对其行为与生产者内在因素、产业环境匹配、政府现有管理措施等进行相关分析,进而揭示影响蔬菜安全生产管理政策绩效的关键因素,为政府制定促进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提供依据。二、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一)蔬菜种植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分析模型一般的西方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生,推动人的行为的动力因素有行为者的需要、动机和既定的目标。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简称TPB)则企图通过权衡行为的潜在决定因素,包括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来预测并理解人们的行为。TPB以三个阶段来分析行为的形成过程:(1)行为决定于个人的行为意图;(2)行为意图决定于该行为的态度、行为的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这三个或者其中部分的影响;(3)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及认知行为控制决定于人口特征、个人特性、对事物的信念、对事物的态度、工作特性、环境等外部因素。TPB最早是Ajzen提出的,后经不断完善,目前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心理学和其他研究领域。但是,由于我国的农户(包括蔬菜种植户)相对于一般生产者而言存在很多的特殊性,比如能够独立做出决策,行为主体单一,农户目标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