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宋道口镇清水完小通过对本次小学1—6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及特点。整套试卷命题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了“三重”原则,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了“三维”目标。一、试题特点:1、加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与评价:在本套试题中对字词句的考查可谓面全样多:选正确的读音,看拼音写字,补充成语,选填关联词语,按要求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等多种句式的变换,以及加标点,查字典等等。由此可见,我们今后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在课内识字、练字、用句,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固本。2、落实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与评价:本套试题注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与评价,例如:各年级试卷中均有体现。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容忽视。3、做出了“语文教学要注重积累”的导向:这次质量检测的各年级试卷都注重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把成语补充完整,请你回想本学期要求背诵的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选出一组完全正确的词语等等。以上试题源自教材,题目的形式又有别于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了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了明确的导向作用。4、重视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中高年级试卷都有知识链接这一板块,侧重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5、阅读与习作则侧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二、考试情况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我们随机抽查了五个年级50份试卷,对学生答题情况抽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1、在这次期末考试中的字词部分,大部分同学掌握的比较好,各个年级写字、组词题的得分率都是最高的,但仍存在较多问题。表现在:(1)错别字。一、二、三、五年级的看拼音写字都有错别字出现而失分,其它试题中也时常有错别字出现,作文中最明显。(2)书写不工整。有些学生试卷的书写质量较差,占相当比重的同学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可见小学教学中,错别字现象仍是“顽疾”。虽然,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强调写字教学,但识字与写字方法、能力的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长抓不懈。2、知识链接这一板块,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总体看得分率较高,说明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下了功夫。存在问题主要在学生掌握知识较死板,换换说法就不知怎样回答。3、知识应用这次五年级试卷上的题目,有一道题是给出句子,让选择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失分较多。这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了个醒,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情感朗读”。4、阅读理解与感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阅读理解的意识比较差,不能把阅读内化为语文素养。特别是,由于学生平时积淀少,词汇贫乏,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则更差。回答问题说的不到位,不准确。另外判卷老师掌握标准也过于死板,如五年级试卷,有一首毛泽东的词的题目《七律长征》,写《长征》的都给错了。再如写白杨的特点,学生写“高大挺秀、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的也没有给分。还有就是一些发散性的题目,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回答,还确实有道理,也没能得分。5、习作得分率都不超75%。主要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视野不够开阔;语言积累不多,语言表达不完整,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这说明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四、今后教学建议1、教师要加强学习,提升素质,转变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注重以课本为例培养学生的能力,并由此生发开去,由课内向课外开拓,将课堂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课内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能只为考而教,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经验告诉我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实践,就无法真正做到能独立读懂一篇文章,也不可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更不可能学到关于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可以说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关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议: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们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新课准推荐书目引导、督促学生坚持达到每天的课外阅读量。“有纳能吐”,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老师指导得当,还愁写不出好作品来吗?3、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