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十章酸和碱必考考点训练.pdf
上传人:St****36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化学第十章酸和碱必考考点训练.pdf

初中化学第十章酸和碱必考考点训练.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初中化学第十章酸和碱必考考点训练单选题1、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A.NaClB.NaOHC.NH4NO3D.CaCO3答案:C解析:某固体物质溶于水过程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见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A、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B、NaOH溶于水放热,不符合题意;C、NH4NO3溶于水吸热,符合题意;D、CaCO3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A.取用液体B.稀释浓硫酸C.收集氧气D.蒸发结晶答案:D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间,长导管是进气管,短导管是出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3、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显酸性B.Y可能是水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答案:D2解析:依据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A、X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不符合题意;B、Y的pH为7,呈中性,可能是水,不符合题意;C、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能是某种盐溶液,不符合题意;D、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符合题意。故选D。4、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D.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答案:C解析: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但是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化合物,错误;B、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错误;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按照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含有的元素一定是反应物中含有的元素,因此正确;D、所含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故说法错误;故选C。35、下列“液体“中可能为纯净物的是A.胃液B.波尔多液C.滤液D.“84”消毒液答案:C解析:A、胃液中含有盐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配制波尔多液,属于混合物,故错误;C、过滤后的滤液中可能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故正确;D、“84”消毒液中含有水、次氯酸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故选C。多选题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选实验目的实验方案项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水蒸气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B检验木炭粉中是否含有铁粉取少量样品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向反应后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C否恰好完全反应证明恰好完全反应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溶液滴在纸上,使纸张变黑的是浓D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硫酸A.AB.BC.CD.D答案:BD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水蒸气,应将气体通入浓硫酸,而不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碳会与澄清4的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故A错误;B、检验木炭粉中是否含有铁粉取少量样品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体或气泡冒出,则证明有铁粉,故B正确;C、因加入氯化钡不仅能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还可以和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所以无法证明恰好完全反应,故C错误;D、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很多,其中用玻璃棒蘸取两种酸在纸上或者木材上,一段时间后表面脱水炭化变黑的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腐蚀性,故D正确。故选:BD7、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A.在溶洞中,当溶有Ca(HCO3)2的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