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考试心得.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注会考试心得.doc

注会考试心得.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来一直没打算写什么所谓的注会考试攻略的,一来觉得仅仅是个人的学习方法,另外也怕显得有点招摇之类。既然大家都要求写点攻略,那我就下自己的考试心得吧,总结下自己在复习中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大家能有点用。先说下个人觉得的在考试中的普适性原则吧,应该对各科都能使用:复习中对教材的使用。估计大家刚看到教材都感到莫大的压力,那么厚的一本本书,让我怎么看啊!但个人觉得其实教材除了吓吓人之外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了。(当然这个是从考试角度来说)学习中教材可以当做参考书来说,翻翻书形成感性认识,另外教材比较比讲义要全面地话,对讲义不太明白也可以翻翻书。但千万不要对教材书咬文嚼字,否则会事倍功半,而让人丧失信心。对于网校,个人觉得听老师课或者看老师讲义,是非常必要的。CPA书那么厚,网校老师讲的内容能够cover到教材内容的80%以上。把讲义都弄明白了,再做些题,应该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的。关于辅导书和习题。CPA考试本身难度不在于理解而在于运用,很多东西都看得懂,课也听的明白,就是做题总是错。所以复习中做一定量的题还是非常必要的,但千万别为了做题而做题,本末倒置。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再去针对性的看。千万不要对猜对的题不看解答或对做错的题置之不理。学习中要勤于总结,任何人的总结都不能替代自己的总结。总结可以不拘于形式时间,甚至脑子里面想明白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将各种专题类东西总结到一块,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另外可以把自己经常错的知识点和需要反复记忆的知识点总结下。重点还是说下各科的学习方法和重点吧,各科的学习方法各有不同。把握各科的特点,然后针对性的学习联系,应该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对于会计,如果之前没有系统的学过会计书,感觉还是挺难的。有必要先看下会计学原理之类的书,基本清楚原理、熟练借贷之类的,另外要清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流程等。因为CPA教材是参加假设考试的人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直接看书还是有点吃力。另外,CPA考试会特别细,而且特别重视记录环节的考察,就是中间的会计分录怎么写,会计科目怎么使用的问题,个人感觉这是和国外注会考试很大的区别。比如考试中会这样问: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多少?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多少?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是多少?这样的选择题看似简单,但很容易弄错,一定要对常用的会计科目精确的掌握。会计中一般的章节难度都不太大,主要有三块可能需要特别注意的:金融资产。熟练掌握四类金融资产的划分、会计处理以及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等问题。但是今年这块因该不会再考察太多,不用花太多时间精力。国际准则这一块已经变更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会计政策、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这一块可以和书中任何一个章节结合考察,比较容易出错。另外,如果和递延所得税结合考察,难度就又Double了。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长期股权投资解决的是母公司个别报表如何处理的问题,企业合并是购买点如何编制合并报表的问题,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解决的是后续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如何编制合并报表的问题。合并中再考虑递延所得税,难度就很大了。这块应该是会计里面难度最大的地方了,不过从考试的角度讲,考试的内容、方法都比较固定,不必太担心。不过要熟练的掌握,还是需要花一些时间的。其他章节不是说不重要,只是说相对而言确实简单一些,掌握基本概念,会计处理方法,然后做几道题应该差不多了。但是会计考试各章节之间结合的特别密切,每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最后的结果错误,而判卷时又只看最后结果。提到审计,很多人感觉难度很大。但个人觉得,审计复习掌握一定方法,应该是可以比较容易通过的。对比新制度下的各年真题,可以发现几乎每年的题型都是一样的,考察的是对审计思路的理解,即风险导向性审计的思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翻一下教材目录,就能感觉的出这种思路。第一部分是审计起源、发展经历、审计职业道德之类的;第二部分就是审计基本知识,即掌握审计术语;第三部分进入重点,讲的就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风险应对;第四部分就是讲各大业务循环,在循环中应用审计思路进行审计;第五部分就是讲些特殊考虑事项,舞弊审计、管理层沟通、集团审计利用其他CPA工作、比较数据等等;第六部分就是审计产品:审计报告,会具体讲解审计报告内容,具体情况下审计意见出具等等。在审计学习中一定要一种总体思路,这样才不至于限于书中的细节而浪费了时间。当时听课时记得刘圣妮老师说书要看三遍,看通看透。能够多看几遍固然是好,但复习时间有限,而且考试也还是比较大框架的考察,没有必要把书看那么细。个人觉得第一遍的话边听课边看书,对于讲课老师没有提及的内容,扫一眼即可而不必看太细。然后第二遍整理下总体的思路,研究下历年审计真题,再针对性的记忆些内容(我当时就记忆了些网校徐勇涛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