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区域活动设计方案优秀区域活动设计方案优秀1活动目标:1、进一步感知桥的基本结构,会运用桥式、排列、穿越等建构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桥的外形特征。2、能较自主地选择适合的积木和辅助材料进行建构。3、乐意动脑筋建构,有初步的合作意识。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观察过桥,有桥式、平铺等建构经验物质准备:学具——ppt教具——各种积木、积塑材料、辅助材料、相机等活动过程:1、观察、交流,进一步了解桥的基本结构。(1)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有哪几个部分?(2)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桥的几个部分的位置关系及其作用。(3)小结:从下往上看,桥有桥墩、桥面、栏杆。桥墩是支撑桥面的,桥面上的栏杆有保护的作用。2、观察、讨论,了解桥的不同造型。(1)提问:这些桥一样吗?你发现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2)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各种桥造型的不同之处。(桥墩、桥面、栏杆等)(3)小结:桥墩有像柱子一样的,也有像墙一样的,粗细高矮不同;桥面有平的、弯的,宽窄也不一样,桥的栏杆在桥面两边,样子有不一样的地方。3、交流、讨论桥的建构方法。(1)介绍材料,提问:桥墩可以用什么来搭?还可以用什么来搭?怎么搭呢?(桥面、栏杆等)(2)小结:不同的材料搭出来的桥是不一样的。小朋友们可以大胆地去试一试!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1)鼓励建构区的幼儿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探索桥式、排列、穿越等建构的方法,大胆地建构。(2)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5、小结、评价。(1)欣赏并介绍建构作品。(材料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2)表扬幼儿的进步之处。(能动脑筋、会与同伴合作等)区域活动设计方案优秀2活动设计背景1、因为要过新年了,让幼儿园里充满新年的气氛。2、让幼儿人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活动目标1、学习剪窗花,能发现窗花的对称美。2、知道窗花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美好情感。3、真确培养幼儿使用剪刀,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教学重点、难点让幼儿发现窗花是对称的。活动准备各种颜色的电光纸,剪子,铅笔。活动过程一、欣赏剪好的窗花。(1)放《过新年》音乐。小朋友你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心情怎么样?(2)师:20xx年,新的一年来到了,全国各地都在迎接新年,超市、大商场的东西在打折,专卖店门前锣鼓响,有的家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窗花,到处都充满着喜庆的气氛,可是我们班的教室还没装扮。(3)我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剪窗花来装扮教室(4)请小朋友欣赏这些美丽的窗花吧!(5)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窗花,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剪窗花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它的左边和右边的图案大小、样子都是相同的。二、学习剪窗花。(1)你们想不想学习剪窗花,你想剪什么?(2)下面小朋友们就和老师学习剪窗花,教师示范讲解剪窗花的方法。三、幼儿制作窗花。(我将剪窗花的纸按照幼儿的能力来分的,我分为三组(第一组:自己折纸、画图、剪纸。第二组:我把纸折叠好他们自己画自己剪。第三组:我折叠好画好,还自己剪纸。)小朋友们除了刚才剪的窗花,你还想剪什么?下面就让我们的小手小脑动起来,看一看、比一比谁做的窗花最漂亮。幼儿制作,同时放《新年好》。四、评价窗花。师:小朋友们,你是不是认为自己剪的窗花就是最漂亮的啊?谁想展示一下自己剪的窗花?请问,你是怎么做出来的?然后把幼儿作品贴在前面同时奖励小笑脸。五、互评窗花。师:你们想不想让大家欣赏你的窗花,下课后,可以贴在后面的展示区,也可以为你喜欢的窗花画上小笑脸。教学反思今天上午我开展了《剪窗花》,在活动中制定了三个目标1、学习剪窗花,能发现窗花的对称美。2、知道窗花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美好情感。3、真确培养幼儿使用剪刀,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本次活动以欣赏窗花进行导入,我引导孩子欣赏黑板上粘贴的窗花,还从网上下载了各种类型的民俗窗花,通过多媒体引导幼儿欣赏,孩子们了解了窗花里蕴含的美好祝愿,知道了剪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欣赏完窗花,孩子对动手剪窗花充满了期待,于是活动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示范剪窗花,幼儿动手剪窗花。幼儿剪窗花时我给他们的指导是,剪刀像走迷宫样,绕过来,绕过去的方法。可以剪不同的形状和花边。在我的指导下,孩子们基本能顺利剪出各种各样的窗花,有的孩子剪完一张又一张,兴趣浓厚。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剪的方法和形状。怎样剪出这样的图形出来的。从幼儿作品发现幼儿剪窗花的胆子还不够大。主要原因是幼儿怕剪断,剪坏,不敢下手。后来我把这一目标延续着继续实施,通过个别指导及适当的鼓励,孩子们逐渐放开手脚,剪出更加丰富的图案处来了。活动虽然进行的很顺利但也存在2点不足:1、在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可以剪什么图形时,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讨论,而是急忙告诉答案。2、在动手操作时个别幼儿不敢大胆地动手剪,这时老师总是为孩子代劳,而没有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