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高层建筑中高位转换层的施工管理实施及体会.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超限高层建筑中高位转换层的施工管理实施及体会.doc

超限高层建筑中高位转换层的施工管理实施及体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超限高层建筑中高位转换层的施工管理实施及体会超限高层建筑中高位转换层的施工管理实施及体会摘要:高层建筑中的高位转换层主要是用板式转换层以及梁式转换层的方法进行设计。梁式转换层具有空间的使用范围,而且发挥出比较灵活的功能。板式转换层施工方便,利于工程的施工管理。本文结合工程案例来具体分析超限高层建筑内高位转换层的施工管理和实施方法,并从中得出相应的施工体会。关键词:施工管理实施;高位转换层;超限高层建筑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目前,在我国,梁式转换层是最普遍使用的转换层,它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步骤都比较简单,而且受力明确,主要用于底部的剪力墙结构。超限高层建筑高位转换层施工管理,在预应力、模板支撑、浇筑混凝土方面需要使用更好的施工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模式。一、工程概况建于路,为东西双塔楼。东塔楼共层,.32m高,基本属于框筒结构,属于商业楼。西塔楼地面上层,地下3层,水平总高度为.69m,属于框支剪力墙结构,办公楼。西塔楼的1―6层都是办公和商场所用区域,之上的楼层都是住宅楼。办公和商场所用区域即使用简体结构作为总框架,而住宅区域使用剪力墙框架结构,两种结构不同,故因此加以结构转换。进行转换的区域在6层以上,高度大约为24.12―27.22m,27.22m板面标高。转换层的组成结构,是厚板和预应力框架梁。使用1000mm的厚板和3200mm×3000mm的框架梁。梁板的折点厚度估计为2.400m。二、高位转换层施工的难点(一)预应力施工在大厦转换层施工中,主要采用了有粘结的后张预应力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整体结构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转换厚板不容易出现裂缝和损坏。预应力施工可以增强结构的抗冲切性能,控制好浇筑混凝土时因为水化热所产生的裂缝。由于施工区域范围小,而且楼板的厚度比较大,预应力筋的定位和穿束铺放有些困难。只有一端张拉局部预应力筋,而这样,预应力损失比较大。(二)模板支撑系统转换层施工需要荷载能力,因为工况所承受的力量。若选择支模承重架的时候,使用普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那么底板设至6层以上后,不能够通过楼板的抗冲切验算,而且支撑不怎么稳定。选择钢支撑的话,选材成本高。(三)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在本大厦转换层的面积为2000平方米,大体已经达到了基本混凝土的浇筑范围,质量为53002。对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就是要在一定高度的上空浇筑成一大块底板。在这一施工阶段,要综合考虑支撑体系的下沉受力,保证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有序。由于大厦附近是路,交通车辆运行频繁,因此需要分层加以实施。三、施工管理实施大厦的高位转换层施工管理中,管理方要发挥控制的作用,按规章程序开展工作。先设立专项的施工方案,再请专家进行方案的论证,施工班组进行交底,最后按实施方案进行监督施工。(一)预应力施工管理实施本预应力工程在实施之前将设计方案进行了报送,在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准备会议,通过集体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好了实施预应力工程需要履行的步骤和所选用的材料。对工程质量和技术的保证,需要控制好应力和检验办法。而对于预应力布筋呈现多层多列的特点,管理要保证:对进场的材质和设备要进行合理的试验和检测,保证质量合格;控制好应力和张拉的顺序;监督灌浆的材料以及操作的步骤;对预应力筋进行编号和检查;检查张拉过程以后的混凝土面和伸长量的变化。(二)模板支撑系统管理实施对于大厦的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要选择专业的单位进行设计,依托五层柱和结构,利用普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从荷载模板体系开始传递荷载,改变原有荷载传递途径为:模板体系荷载→五层露面钢架→经加固的5层结构梁→4层f377肛管加固体系→结构柱及剪力墙等竖向受力构件,5层的楼板不会出现受力,而荷载转移到了结构柱内。4-5层间撑柱选择f377*12钢管。立柱则采用f377*14钢管。五层露面上圆钢梁则采用H400*400*14*20型钢@?3000次钢梁使用2[22槽钢@1500其上?栅使用10号工字钢。@450在圆钢梁五层楼板结构梁搁置点处垫20mm原钢板]。钢?栅上为f48*3.5脚手钢管,纵横向间距@450,单根到顶水平杆步距为1.6m。等待方案确定之后,在建立方提议之下由施工方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会召开,邀请相关专家认真讨论,方案可行时需要求施工方就此对班组进行交底。方案实施半天一查,保证方案在关键点得到精确落实。同时涉及简单的钢支撑体系应力-应变的实时检测系统,以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发现支撑变形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三)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管理实施大厦转换层根据原设计进行实施,分三次浇筑混凝土,即24.13―25.12m高度浇筑1000mm厚板,25.12―26.12m高度浇筑850mm厚板,而26.12―27.12m浇筑1000mm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