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董卓的谋士有哪些?董卓的谋士有哪些?在阅读或者观看三国有关书籍或者电视剧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些疑问,下面小编带来的董卓的谋士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董卓的谋士有哪些?1、李儒人物生平李儒,东汉末期董卓手下谋士。190年初,李儒为弘农王刘辩的郎中令,董卓专政时,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杀刘辩、何太后等人。经李傕郭汜之乱时,太常种拂欲勤王,与李傕交手,兵败被杀。《魏书》记载,吕布刺杀董卓,卓将李儒等人曾派兵阻隔。然而李儒并没有在董卓败亡时被杀,董卓死后几个月,西凉军首领李傕杀死王允,控制了朝政。初平三年(192年),冬十月,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此后李儒的事迹及下落史书均无记载。(《曹全碑》记载博士李儒《后汉纪》亦有记载博士李儒,两人活动地相同、记载时间相近故当为同一人。)2、李肃人物生平李肃,《后汉纪》作李顺,五原人,与吕布同郡,担任骑都尉。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辛巳,汉献帝疾病初愈,大会于未央殿,董卓身穿朝服前去。司徒王允令尚书仆射士孙瑞自书诏书交给吕布,吕布怀着诏书,命李肃与同心勇士十多人伪装成卫士在北掖门内等候董卓。董卓入门后,李肃持戟刺向董卓,董卓因内穿铠甲而未中要害,但被刺落车下,手臂受伤,大呼:“吕布何在?”吕布说道:“有诏讨乱臣贼子!”董卓大骂:“庸狗怎敢如此!”随即被吕布斩杀。董卓死后,吕布使李肃奉诏前往陕县讨伐牛辅。牛辅率军逆击,李肃兵败,退走弘农,被吕布诛杀。3、贾诩人物生平少年经历贾诩年少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段颎)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效力凉州永汉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根据《后汉纪》记载,在初平三年(192年),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攻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坚率千骑溃围而去,之后再次大战于阳人,大破李傕。(注:《后汉书》则记载梁东之战在初平元年,阳人之战在第二年,且梁东之战董卓军将领是徐荣、李蒙,与此不同[71])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牛辅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为众人采纳。于是李傕等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凉州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拂、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匡时济世李傕等人把持朝政,以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李傕等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贾诩经常选过去的名士担任尚书令、尚书仆射,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论者以此称赞他。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徐州刺史陶谦联合众多豪杰,谋划推举朱儁为太师,发布檄文告示各州牧、州伯,共同讨伐李傕、奉迎天子。贾诩与太尉周忠献计,徵召朱儁入朝,陶谦的计划因此中止。初平四年(193年)正月,出现日食。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日晷过度,未有变化。”朝臣都庆贺,结果未晡一刻而蚀。贾诩上奏:“王立伺候不明,疑误上下。太尉周忠,职所典掌,请皆治罪。”献帝说:“天道遥远,事验难明,况且灾异应政而到,虽然能够预见,又岂能保证万无一失?而要归咎于史官,更加说明我失于恩德。”于是不从。自李傕、郭汜、樊稠共同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