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做人民的战士——参观濮塘烈士陵园及刘一鸿烈士之墓有感2011年8月3日,我与同学一起参观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濮塘镇的烈士陵园和位于市郊的抗日英雄刘一鸿之墓,受益匪浅。濮塘烈士陵园筹建于1976年,园内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墓群,每座墓前均立有石碑以纪其事。有些烈士的姓名早已因为战争而不可为世人所知,但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精神却永垂不朽。这些为了我市人民的解放所作出重大贡献的战士,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除了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当年因为救火而永远长眠于马鞍山的三位武警战士。那一年,他们只有20岁不到,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是新时代青年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随后,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市郊杜塘乡坝头村东侧的抗日英雄刘一鸿烈士之墓。石砌围墙,墓两侧植有松柏,墓前辟一平台,台前为水泥台阶。墓地周围,树木苍翠,庄严肃穆。刘一鸿,原名刘传儒,是马鞍山市杜塘乡坝头村人。刘一鸿幼年丧母,随父读书,聪明好学,成绩优异。民国15年(1926),考入安徽邮政总局任检信生,先后在安庆、芜湖、屯溪等地邮局工作。民国23年(1934),刘一鸿调任采石邮局局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抛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踏上腥风血雨的抗日战争。民国25年(1936)12月,刘一鸿回到家乡,在父亲的支持下,变卖部分家产购置枪支武器,发动家乡群众,组织起一支有70余人的抗日自卫队,活跃在坝头、小丹阳、横溪桥、采石一带,经常割电线、扒铁路,袭击日军,保卫家乡。1938年7月,该大队被新四军正式命名为“苏皖边区抗日自卫大队”,刘一鸿被任命为大队长;1939年4月,该大队被编入新四军2支队特务营、5月改为独立营,刘任营长。。从此,这支民间抗日武装正式加入新四军行列,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革命队伍。1940年6月,刘一鸿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受命到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学习。第二年春,学习结业返回部队,先后任二支队司令部参谋、教导大队大队长等职。1941年“皖南事变”后,调任新四军十六旅十六团参谋长。1942年8月,任四十六团副团长。1943年初,日伪军集中2000余人“扫荡”溧水,继而转入横山地区“扫荡”。四十六团奉命向横山地区转移,行经明觉石场、南岗一带,遭遇数百名日兵包围。在连续战斗中,他腿伤复发,不能随军行动,遂回家乡养伤。1943年5月20日,团修械所送来一门迫击炮,他自告奋勇,充当炮手。由于发生意外,第二发炮弹在炮膛内爆炸,他的左腿被炸断,鲜血如注。他从手指上取下一枚金戒指,又从口袋里取出一块银元,说:“这是我交的最后一次党费。”要求随父从军的儿子刘蔚楚继承父志,革命到底,希望战友们继续努力前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消灭顽固投降派。终因流血过多,不幸牺牲,时年37岁。民族英雄精神不死,革命烈士浩气长存。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生的烈士们、英雄们,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