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6年继续教育《高效课堂》专题笔记第一部分:公共部分第一章:从“重教”到“重学”——“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再塑王澍(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一)现代教学理论的缺陷20世纪60年代的教学理论要解决的主要矛盾都是人类的知识增长速度和学生学习之间的矛盾,即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数量的知识,显然这些教学理论是以知识为本的,关注的是选择什么样的知识或者知识编排方式才能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二)现代教学理论的转向:学生为本影响教学的有三大因素,即学生、知识、社会,当前的教学理论认为在这三大因素中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提出了学生为本。教学的本体不是社会,也不是知识,而是学生。体现这种本相的、本色化的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扎根于学生的内在自然、学生的潜能。什么是以学生为本?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在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实际上就是从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视角出发分析教育教学问题从人性的角度讲,人天生有学习的能力,即使没有外在的教,儿童也会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实现诸多的学习。例如走路,很难说儿童学会走路是哪个教育者教会的。但进入到学校以后,个体的学习行为就不仅仅是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自发的学习了,而是有了外在的教育者,引导着学生的学习。为什么人类需要教育呢?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呢?教师要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其实必须把这三个综合起来,来备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学生的某个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头脑中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学生是怎么获得知识的。以学生为本的层次:第一,“上对”是指教师能按照教材和教案,准确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知识性、方法性(举例证明)、过程性错误。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非常关键。要“上对”课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善于表达,能把想要讲的东西讲清楚、讲明白、讲准确,学生能听懂、接受。第二,“上好”指教师在把握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能对其中学生不熟悉、不了解、不适应、不喜欢的部分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第三,“上全”指教师在课上能兼顾“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有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内容。“三维一体”目标落实在课堂上是要教师上课关注学生的情、知、能。第二章:重学”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王澍(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一)高校课堂与学生为本1.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学到知识、提高个体能力。高效课堂的来源,高效课堂的选择是先学后教。这就是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1)先学后教高校课堂是学生本位、学生主体,若想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学到知识,获得能力的提升,特别需要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这绝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对课堂负责,恰恰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课堂能否实现最终的目标与教师是否精心设计高度相关,教师必须知道学生是如何获得知识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换句话说,高效的课堂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思路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过程,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才是有效课堂、高效课堂。2.学生为本的体现学生学习是课堂行为中最重要的要素。一般的高效课堂的所谓模式,从表面来看,均要求教师的讲授时间为10分钟,剩下的时间大都是要求学生学,但不能表面的来分析这里边学生在课堂中所占据的时间。这意味着,好的课堂教学,一定要以好的课堂学习为前提。不管教学有多么的重要,他都替代不了学习的重要性;不管教师教学能力有多么的强,也替代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位的。一般人们会讲,不要浪费学生的时间,也不要浪费老师的时间,一定要让课堂变得有效起来,最好变得高效起来。其实,有效与高效,只是对课堂理想状态的描述,但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所以很多时候只是一句口号,一种号召、一种理念而已。所以高效课堂不能是对一种状态的表层描述,必须深入其核心。评价课堂是否高效,评价哪个要素,个人认为能最终体现课堂是否高效的核心要素——即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了最好的学习效果(好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还是不能量化,太抽象!是否应该为:在一定时间内达成了学习目标)。一个展示了丰富教学资源看得人眼花缭乱的课堂,不一定高效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学生要学习,从高效课堂的产生来看,杜郎口中学一开始是一所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学生都不学习,所以他们采取了先学后教的方式,教学改革应该说是成功了。既然采取先学后教的模式,那么就涉及到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讲,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