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计算机二级C语言笔试试题思路版)4.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年9月计算机二级C语言笔试试题思路版)4.doc

2011年9月计算机二级C语言笔试试题思路版)4.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4节微生物的菌种选育良好的菌种是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基础。在应用微生物生产各类食品时,首先是选种的问题,要挑选出符合需要的菌种,一方面可以根据有关信息向菌种保藏机构、工厂或科研单位直接索取;另一方面根据所需菌种的形态、生理、生态和工艺特点的要求,从自然界特定的生态环境中以特定的方法分离出新菌株。其次是育种的工作,根据菌种的遗传特点,改良菌株的生产性能,使产品产量、质量不断提高。第三当菌种的性能下降时,还要设法使它复壮。最后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理先进的设备与之配合,这样菌种的优良性能才能充分发挥。4.1.自然界工业菌种筛选程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土质条件、植被条件差异很大,这为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估计不少于几十万种,但目前已为人类研究及应用的不过千余种。由于微生物到处都有,无孔不入,所以它们在自然界大多是以混杂的形式群居于一起的。而现代发酵工业是以纯种培养为基础,故采用各种不同的筛选手段,挑选出性能良好、符合生产需要的纯种是工业育种的关键一步。自然界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的主要步骤是:采样、增殖培养、培养分离和筛选。如果产物与食品制造有关,还需对菌种进行毒性鉴定。4.1.1.采样以采集土壤为主。一般在有机质较多的肥沃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最多,中性偏碱的土壤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酸性红土壤及森林土壤中霉菌较多,果园、菜园和野果生长区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采样的对象也可以是植物,腐败物品,某些水域等。采样应充分考虑采样的季节性和时间因素,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因为真正的原地菌群的出现可能是短暂的,如在夏季或冬季土壤中微生物存活数量较少,暴雨后土壤中微生物会显著减少。采样方式是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无菌刮铲、土样采集器等,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如特定的土样类型和土层,叶子碎屑和腐质,根系及根系周围区域,海底水,泥及沉积物,植物表皮及各部,阴沟污水及污泥,反色动物第一胃内含物,发酵食品等。具体采集土样时,就森林、旱地、草地而言,可先掘洞,由土壤下层向上层顺序采集;就水田等浸水土壤而言,一般是在不损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插入圆筒采集。如果层次要求不严格,可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将采集到的土样盛入清洁的聚乙烯袋、牛皮袋或玻璃瓶中。采好的样必须完整地标上样本的种类及采集日期、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生态参数等。采好的样品应及时处理,暂不能处理的也应贮存于4℃下,但贮存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一旦采样结束,试样中的微生物群体就脱离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其内部生态环境就会发生变化,微生物群体之间就会出现消长。如果要分离嗜冷菌,则在室温下保存试样会使嗜冷菌数量明显降低。在采集植物根际土样时,一般方法是将植物根从土壤中慢慢拔出,浸渍在大量无菌水中约20min,洗去粘附在根上的土壤,然后再用无菌水漂洗下根部残留的土,这部分土即为根际土样。在采集水样时,将水样收集于100m1干净、灭菌的广口塑料瓶中。由于表层水中含有泥沙,应从较深的静水层中采集水样。方法是:握住采样瓶浸入水中30~50cm处,瓶口朝下打开瓶盖,让水样进入。如果有急流存在的话,应直接将瓶口反向于急流。水样采集完毕时,应迅速从水中取出采集瓶并带有较大的弧度。水样不应装满采样瓶,采集的水样应在24h之内迅速进行检测,或者4℃下贮存。4.1.2.增殖培养一般情况下,采来的样品可以直接进行分离,但是如果样品中我们所需要的菌类含量并不很多,而另一些微生物却大量存在。此时,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要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即设法增加所要菌种的数量,以增加分离的几率。可以通过选择性的配制培养基(如营养成分、添加抑制剂等),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培养基酸碱度等)来控制。具体方法是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特点,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对G一菌有选择的培养基(如结晶紫营养培养基、红—紫胆汁琼脂、煌绿胆汁琼脂等)通常含有5%~10%的天然提取物。在分离细菌时,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一般为50μg/m1的抗真菌剂(如放线菌酮和制霉素),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在分离放线菌时,通常于培养基中加入1~5m1天然浸出汁(植物、岩石、有机混合腐质等的浸出汁)作为最初分离的促进因子,由此可以分离出更多不同类型的放线菌类型;放线菌还可以十分有效地利用低浓度的底物和复杂底物(如几丁质),因此,大多数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是在贫脊或复杂底物的琼脂平板上进行的,而不是在含丰富营养的生长培养基上分离的;在放线菌分离琼脂中通常加入抗真菌剂制霉菌素或放线菌酮,以抑制真菌的繁殖;此外,为了对某些特殊种类的放线菌进行富集和分离,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