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精选15篇.docx
上传人:丹烟****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木兰诗》教案精选15篇.docx

《木兰诗》教案精选1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木兰诗》教案精选15篇《木兰诗》教案1复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2、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3、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内容及写法理解1、《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机智、勇敢、刚毅、忠孝,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2、详略得当的写法3、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互文,夸张,比喻,排比复习内容(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代郭茂倩编的《》,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二)字词句积累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机杼声()军帖()可汗大点兵()()鞍鞯()辔头()燕山胡骑鸣啾啾()()鸣jiānjiān()赴róng()机传金tuò()阿姊(著()我旧时裳()磨刀霍霍()重点字词解释1、惟闻女叹息()2、愿为市鞍马()3、旦辞爷娘去()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5、关山度若飞()6、朔气传金柝()7、木兰不用尚书郎()8、策勋十二转()9、赏赐百千强()10、出郭相扶将()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通译为:2、出门看火伴:通译为:重点句子翻译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三)提升练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皆次当行.()数.()建奇功3.区别一词多义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木兰诗》教案2设想:课型设计:讲读课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课时:2课时教学进展: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1.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2.字词注音:鞍鞯(anjian),金柝(tuo),辔头(peitou),云鬓(bin)。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参考答案:1.木兰叹息2.替父从军3.整装出征4.十年征战5.荣归故里6.还身女儿7.难辨雌雄或1.叹息2.从军3.出征4.征战5.荣归6.还身8.难辨或1.叹2.替3.征4.战5.赏6.还7.辨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参考答案: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9.作业:小作文:英雄花木兰,战场杀敌寇。(仿民歌形式,可适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续写木兰在战场上是如何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字数:100-150字。背诵《木兰诗》教师小结: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