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

三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第一课春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从聆听《春到沂河》、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能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示乐曲的变化。2.能力目标: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教材分析:柳琴独奏《春到沂河》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教学重点:有感情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前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欣赏《春到沂河》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三、学习《嘀哩嘀哩》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A、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B、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6.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歌曲并进行表演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第七句的演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春天举行音乐会》的伴奏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歌二、学习《春天举行音乐会》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2)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67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三、创编活动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四、课堂小结第二课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教学目标: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学会歌曲旋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1.解题导入。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