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老屋散文.docx
上传人:琰琬****买买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老人,老屋散文.docx

老人,老屋散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老人,老屋散文老人,老屋散文先生的故乡在中原靠近北方地区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小村的周边散落着耕作的田地,大多种着玉米和小麦,那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庄。记得第一次跟着他回他的家乡,辗转车程,当汽车终于驶过一个古旧的桥洞,往西一转,看见夕阳正好依偎着村后的山头,山顶上古老的石塔披着夕阳的余晖,显的那个村庄秀美静谧,一派别致景象。那是最初的印象,那印象从此凝刻在我的心头与脑海里,难以忘怀!那是每每想起那个小村庄时,最先跃然眼前最美的记忆图画。我们平时很少回家,只有在十一长假或者过春节时,才得空回去一趟,先生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依然生活在那个小村,种着几亩薄田,过着单调朴素的生活。今年十一长假,因为担忧奶奶的病情,我们一家人又开车踏上了回乡的旅程,长途跋涉,终于在深夜才颠簸着平安到家。先前是非常担心奶奶的病情的,真的见到了她,看见奶奶精神尚可,并且乐观开朗,并不因为自己的病而显的过于憔悴衰弱,我们的心里也就有了几分安定。先生和他的兄妹幼年里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他的父母要忙于劳作奔波于生活,所以孩子们饮食起居陪伴照料多是由爷爷奶奶来完成的,先生对爷爷奶奶的感情非常深厚。爷爷奶奶是那种典型的北方农民,天性里带着农民的敦厚和善良,奶奶大字不识,却有着宽厚而温和的性格,对儿孙们无比的慈爱。初次见到他们,给我留下特别好的感觉,从此,每每要回到那个家,最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的样子,想到的是爷爷奶奶住的那个院落,好像,那才是我先生真正的家,那个幽静简陋的小院落,是我关于婆家,最温暖和真切的记忆。这次回去,正直秋收最忙的时候,姑姑和她的孩子们也来帮忙去收回地里已经成熟的玉米。奶奶因为病着所以住在我公婆的家里,爷爷的三餐也自然跟着搬到了我婆婆的家里,只是他夜晚还照旧回到自己的老院子,和那老屋去做个伴。公婆家的这处单独的院落,是在我先生快上小学的时候才新修的,先生常用“新家”来称呼这处院落,而用“老家”来称呼爷爷奶奶住的老院子,渐渐的,我也习惯跟着他这样说。我因为要照料我的孩子和病中的奶奶,所以留守在“新家”里,干些打扫洗涮的家务活,并负责按时给下地的人把饭做好。那天,我正在厨房忙碌,先生走进来,神神秘秘的对我招招手,小声的说:“哎,告诉你件事情,你去看看奶奶家的老院子,我刚才拿东西时去了一趟,呀,好安静啊,院子里长满了那种矮矮的小草,特别安静!”说着,还用手比划了一下。先生说完这话,好像有点儿伤感的样子,他是个不善言辞更不爱表达的人,他好像还想说什么,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只是很感叹的皱了皱眉头,而我,似乎已经明白他要说什么了。第二天早饭后,其他人都下地去了,爷爷要回趟老屋去拿点儿药,我说:“爷爷,我也要跟您回去,回来几天了,我早想‘老家’了,想去看一下。”他欣然同意,我一是想陪陪爷爷说说话,二是真的特别想去看看那老屋,心里对那个老院子有一份执着的想念。爷爷老了,走的很慢,连动作好像都是慢了半拍的,看他慢慢的掏出钥匙,缓缓的打开大门上的锁头,轻轻的推开门,时间在他缓慢的行动里,渐渐的变的沉静。吱呀的老门,好像是一扇穿越时空的按钮。穿过它,仿佛进入一个被时光遗忘的空间,走进院子,又看见了那熟悉的景物,石头老墙上新年时贴上的护佑家门众生的印着各路神仙的花纸,已经斑驳褪色模糊不清了,院子地面上铺着碎石板的石头缝里,都长出了三叶草,鲜嫩翠绿的叶片,还带着清晨的露水。我有些诧异,这代表浪漫的三叶草,怎么会成片的长在这偏僻而简陋的乡村老院落里?不过,这美丽的植物,栖身在这里,此刻与这儿古旧的'老屋和碎石板拼砌的院子搭配的那么的协调,有种温馨静美远离尘世的宁静。跟着爷爷回屋略略坐了一会儿,爷爷在找寻药品的空挡儿,我自己来到院子打量着这里的一切,记得我第一次踏进这院子里时,奶奶的身体尚健,除了腿疼使她行动不便,身体还是很硬朗的,她笑容慈祥,银丝整洁,对我热情亲切,让从小没有体会过隔代长辈呵护的我,感到内心无比温暖幸福,从此就爱上了这个小小的院子。细细一算,这一晃,已经快十年的光景了。小院子的正房是坐北朝南的,是石头和木料结构的那种窗户很小的老房子,听爷爷说是他小时候修建的,距今大约已经有70年了。我曾经和他们开玩笑说道:“爷爷,那么,这老屋当年在这村里,也算是豪宅了吧!以后可不能拆啊,可以当做文物保护单位了?”爷爷笑着说:“那可不,当年咱这房子那可真算是这村里数一数二的了,以后也可是不能拆了啊!”三十多年前,当我公公要迎娶我婆婆的时候,爷爷就在这院子里盖起了西厢房,是砖木结构的。再后来,小叔叔到了快结婚的年龄,爷爷又盖起了东厢房,这样一来,小院子就变的更小了。轻轻地坐在院子的石头桌上,附身去抚摸一下那些寂寞的三叶草,好像突然就听得见时光在这个小院子里静静的流淌70年的脉搏。一瞬间,我的心思穿越漫长的时光,仿佛遥遥看见奶奶还是那位新嫁娘的样子,当年迎她进门的这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