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史与科学哲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物科学史与科学哲学.doc

生物科学史与科学哲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科學史與科學哲學階段報告(一)台灣中醫護理發展學生:趙淑美學號:TA8001041指導教授:楊倍昌教授繳交日期:101.03.06一、中醫過去面臨的挑戰中國傳統認為天人合一、陰陽平衡方能維持人的健康,秉持這個哲學思想衍生出來的中國醫學,其最主要的中心理念即為陰陽調和、五行學說等。中醫在過去為中國人的主要治療方式,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出現對中國醫學有極大貢獻的醫師,如戰國時代的扁鵲(有名的事蹟為毒酒迷人,剖胸探心)、三國時代的華陀(著名事蹟為替關雲長刮骨療傷)、漢朝人稱醫聖的張仲景(著有中醫典籍傷寒論)、明朝李時珍(有名的著作為本草綱目)等,皆有其獨特的地位,並對中國人的健康貢獻良多,所以過去中國人非常肯定及信賴中醫治療;但清末大批傳教士深入中國,開辦醫院、翻譯醫學書籍,西方醫藥大量傳入中國,中醫面臨西醫的嚴重挑戰,因西醫對如傳染疾病及外科疾病等,治療效果迅速,在加上當時的哲學理念從質性描述的世界觀,轉為以量性的世界觀,認為所謂的科學,應用量化的角度加以衡量,但中醫使用的治療方式是所謂「辯證論治」,意即每個人都有獨特性,各有其寒熱虛實的不同體質,所以針對同一疾病,所採取的藥方可能不同,甚至即使對病人是用同一藥方,因個人體質不同,藥方中的君臣佐使的劑量也可能有所不同,或在主藥方之外還有所謂的加減方,因此中醫很難用統一量化標準去衡量,可能因為如此,中醫有一段時間被視為不科學,普羅大眾予以否定;而在台灣,中醫傳入台灣的最早日期已不可考,不過根據葉(2007)的看法,可能是隨著中國文化輸入台灣,而帶來中醫治療的觀念與方法,故最早可能與鄭成功登台有關,但在中國大陸發生西醫衝擊影響中醫的事件,台灣亦發生,即清末西方醫學體系也大舉邁進台灣,而衝擊當時的中醫體系,而後日據時代,日本政府以西方醫學介入台灣醫政關係,形構成治台論述之主體,認為中醫為迷信無知的同義詞,採取抑中揚西的醫政謀略,於是台灣的中國傳統醫學形成一種壓抑的情況發生;至此,不管在台灣或中國,中醫逐漸不受人們重視,民眾慢慢習慣尋求西醫治療疾病。二、中醫的轉捩點中醫不受重視情況,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才產生變化,因中西醫專業人員開始共同合作,而相關的研究成果,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中醫又開始引世人起注意,其研究成果亦引起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重視(馬,2000),此外,2007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同傳統中醫藥學是整體醫學,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全球各國政府,將傳統醫藥及替代醫藥納為醫療政策(鍾,2011),再加上現代人因平均壽命延長,故慢性疾病盛行率高,所以醫護目標無法再侷限於治療及疾病本身,亦應重視疾病急性治療後的復健,更增加擅長以慢性疾病治療及保健養生見長中醫治療的優勢;根據洪、李、宋、郭、施(2010)針對台灣人口老化對中醫醫療政策影響的研究指出,「有越來越多癌症病患會同時並用中西醫治療」、「中醫醫療是老人醫療之重要選擇」等,也就是一般民眾開始改變治療的方式,不再侷限尋求西醫治療,中醫也可在慢性疾病之醫療服務發揮特殊專長,特別是中老年人慢性病,因需長久服藥控制病情,作用緩和及副作用較少的中藥,即可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故中醫又成為疾病治療的一種方式,加上現今趨勢,會將中西醫二者結合,故兼備中西醫治療的優點,具有診斷及治療的優勢,又增加民眾選擇中醫療法的機會,此一趨勢改變可從民國67年勞保實施中醫醫療給付,民國77年公保加入,84年中醫藥納入健保體系(朱、廖、施,2000),可見台灣亦逐漸重視中醫對人們維持健康的重要性。三、中醫與中醫護理在過去,並無中醫護理這個專業,因過去的中醫學與護理是一體,醫、藥、護是不分家(馬,2000),並有所謂「三分治、七分養」,「治」則為治病,而「養」是指「調理」,就是「護理」、「照護」、「調養」的意思(鍾,2011),強調三分治療、七分調養,但最近幾十年,各行業強調各自專業的重要與獨特性,並認為各專業應分工合作模式,中醫醫學與中醫護理才有區分各自的專業,所以不管在台灣乃至中國,中醫學與中醫護理各自有不同學系或方式,培養自己的專業人才,如在台灣,目前有中國醫藥大學、長庚大學設置中醫系培養中醫優秀人才;而護理亦開始以護理的哲學概念開始培養中醫護理人才,但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尚無專門中醫護理系的成立,但中醫護理又為目前民眾所須的健康服務需求之一,所以衛生署規定,如要能在中醫臨床執行護理,先決條件必須通過護理執照考試,並修習中醫護理訓練七科九學分的課程(張,2010),課程內容包括中醫學概論、中藥學概論、藥膳學、針灸護理學、傷科護理學、中醫護理學、中醫護理學實習等,而中醫的臨床護理內容有針刺護理、刮痧法護理、起針護理、放血療法護理、灸法護理、紅外線療法護理、耳穴埋豆法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