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72 大小:1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语文上.docx

七年级语文上.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语文上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七年级语文上《陌上桑》学案备课教师:刘翠萍学生:七年级课题《陌上桑》_课型新授教学时间:1课时自学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2、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及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3、背诵并默写本诗。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认真预习课文,并解决下列预习题。(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分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1、>是汉乐府中的名篇,汉乐府是指____________。乐府原是__________设的_____机关,职责是_________,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3、.作者是如何描写罗敷的器物服饰的?从描写的角度看,是什么描写?4、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什么作用?5、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勾画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6、.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罗敷的什么性格?7、.罗敷是从哪几个方面夸耀自己的夫婿的?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8、诗歌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什么修辞方法?﹙3﹚请你运用侧面烘托手法描写一个人,不少于100字。课堂巩固: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问题。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下确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2)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3、说说罗敷是怎样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诵读画“_________”的诗句,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罗敷的美貌的。5、诗中罗敷夸丈夫官位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诗的夸张与细节相结合,使人感到夸张得真实可信。试举一两例作具体说明。拓展阅读:羽林郎辛延年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1、从语言上看,《羽林郎》和《陌上桑》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按要求写出两诗相类似或表达作用相同的句子。陌上桑羽林郎日出东南隅--------------------五马立踟蹰--------------------三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2.罗敷和胡姬年龄相若,美貌惊人。比较一下,两人的着装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文中哪些地方反映出来?3.试比较《羽林郎》和《陌上桑》的开头各有什么不同?---------------------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七年级语文(上)《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呼兰区康金中学张晓明《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如何状物,这是一个能力目标,即本课的重点。4、品味一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让学生做到正确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了解文章抒发作者何种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即本课的难点。二、教法、学法设计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