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8〕1号)文件精神,大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我院决定实施“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类教学、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建设目标从2010年开始,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建设4个教研实力强、特色鲜明的水利、土木类校级品牌专业,争取建设2个省级特色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2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争取升级建设成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加快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建设4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并争取编写贴近我院教学的立体化精品教材;推动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建设2门双语教学课程;推动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设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并争取升级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实验实训中心;资助一批符合我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争取建设3-5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培养和打造5名左右的校级教坛新秀,并争取申报成为省级教坛新秀。学院将按照建设目标及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每年度质量工程建设计划。三、建设内容1.品牌专业建设学院将通过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精心打造、建设一批与相关产业和行业联系密切,能切实体现社会需求,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校级品牌专业,带动学院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形成专业结构基本合理、品牌专业有一定优势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新格局。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精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好就业”的要求,以培养“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人才为目标,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修订我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改革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组织形式等手段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3.师资队伍建设(1)教学名师培育计划重点打造教学名师。名师主要从我院专职教师中选拔后进行培养。学院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各类项目,并优先从已纳入学校“质量工程”的项目中遴选名师培育人选。对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特别是基础课教学的、思想品德好、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先进、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主讲教师,学院将通过教改立项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奖励,为教师提供教改项目建设经费,用于推广教学经验、开发教学资源、培养青年教师。(2)青年教师持续提高工程学院对承担教学任务特别是承担基础课教学的青年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和学位提高计划,每年培训3名左右。培训的形式和途径包括选派到国内外高水平高校进修,参加教育部和重点高校举办的师资培训班,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等。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选聘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为导师,开展“一带一”或“一带二”活动。继续组织“青年教师授课大赛”,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教学团队建设学院通过立项的形式建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教学团队,资助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开展教学研究、开发教育资源、实行青年教师培育等。4.课程、教材和资源建设(1)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按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标准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重点开展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工作,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的改革,形成教学水平高、年龄及职称梯队合理的教学团队。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实现课程授课教案、教学大纲、作业习题、实验实践指导、指定录像、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2)开展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要开展高等数学分级分类教学,根据工科类、经管类、考研类是否可以换个名称?三种大类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考试难度,增强学生自信心,做到学以致用。要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合理设置分类教学,要建设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系统,大力推广使用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网上自主学习辅导中心。要通过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增强学生的体魄,以健康的身心完成大学学业,还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某一种终身锻炼的技巧。体育课要探索适应民办教育的模式,在达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