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设计(4篇).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设计(4篇).docx

2024年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设计(4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设计(4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设计篇一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2.了解地球各圈层结构的特征及划分依据3.从人地关系的角度,了解各圈层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4.了解地壳、地慢和地核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5.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物质循环的规律及地理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画图来分析掌握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2.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地球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人类活动与地球外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树立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地制宜等基本的地理观念,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3.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求真务实的意识。2.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2.了解地球各圈层结构的特征及划分依据3.从人地关系的角度,了解各圈层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3.教学用具课件4.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学生回答】略。【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学生回答】地震波。【讨论】你知道其机理吗?【学生回答】略。【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分析,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板书】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分析地震波特点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团体传播2.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过渡】虽然人类限于岩石图阻挡,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仅是皮毛,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的,人类会日益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从而和谐地与之共存。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如此,首先通过分析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其结构。【板书】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读投影片“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分析: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分析,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结构。分析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引入不连续面的存在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①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依据:同一物质中p波速较s波快)②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③定义不连续界面:霍面(平均地下33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板书】(板图边讲边绘边讲述)通过分析图表总结(利用表解对比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备注:此部分可以用投影或电脑投到黑板上)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1000290050006370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落实岩石圈、软流层范围。【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