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3蜡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3蜡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3蜡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蜡烛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科上册周次二星期四节次授课教师课题3、蜡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佛晓、瓦砾、地窖、匍匐、鞠躬、颤巍巍”等词语。2、理解文中“蜡烛”的内涵,学习用细节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1、自读课文,由浅入深地体会文章丰富的内涵。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朴实的语言揣摩平淡却震撼人心灵的细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解读世上最宽厚的母爱,明确非正义战争必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教学重点1、感受爱的光明、温暖与力量,体会侵略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增强学生为全人类负责的意识。2、感受朴实语言的力量,探究细节刻画的内涵。教学难点体会那位垂老的母亲和已死的军人的万世不朽的生命力,欣赏这写实的战地通讯的悲壮意境。教具ppt课件课时共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情画意导入,燃亮心中烛火大诗人李商隐有一名句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者写的是蜡烛,唱的却是伤感。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笔下也有烛火,我们来体会一下,那是伤感还是幸福。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1、关于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2、关于文学常识: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3、关于字词:烧灼桥头堡地窖匍匐腋下拂晓瓦砾颤巍巍育乞西契柯拉耶夫舀鞠躬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颤巍巍:抖动摇晃(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动作)。匍匐:Púfú爬行。烧灼:烧、烫,使烫伤。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4、关于写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目的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切断驻希腊的德军“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这篇战地通讯,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四、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1、关于动作描写——三次写“爬”(1)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2)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3)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写“跪”(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2)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3)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2、关于环境描写——找出文章描写环境的句子,想想看,它的作用是什么?(1)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2)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3)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渲染了